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葺茅竹而居之葺:修建。
B.癯而实腴癯:清瘦。
C.黾勉辞世黾:尽力。
D.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范:示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以遗后之君子退论书策以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C.先君命辙师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遂与渊明比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叙述苏子瞻谪居儋耳的生活状况,住陋室,啖芋荼,喜作诗,淡然于名利之外,表现了苏子瞻之人品、志趣,放旷情怀。
B.引是一种类似于序言的文体。作者转录了其兄子瞻之来信,体现子瞻对于陶渊明诗歌之艺术特色和陶渊明为人的评价。
C.作者在引录子瞻的书信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表明自己对子瞻为人及诗歌创作的看法,并进行了概括评论。
D.本文笔法灵活。以散句为主,间杂着整句;叙议结合,行文自由。能运用引用、比喻修辞手法来表现子瞻谪居东坡后学问大进的情况。
【小题4】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0-16 04:0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呜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日:“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而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粟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越巫》)

(注)①坛场:这里指越巫做法事的场所。②角、铃:指越巫做法事时使用的号角和铜铃。③胡旋舞:古代西北民族的舞蹈,这里指越巫做法事时旋转起舞。禳:(向鬼神祈祷)消除灾祸。④赀:同“资”,钱财。⑤瞷:窥探。⑥岑岑:胀痛貌。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病已,馔酒食,持其赀去
(2)夸人曰
(3)前,骇颇定
(4)求救于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死则诿他故/唯大叫
B.为胡旋舞禳/下砂石击
C.恶少年愠诞/妻问故
D.至前/如初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
(1)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2)即旋而角,且角且走。
【小题4】第二段写越巫三次遇袭的不同反应,其写作特点是
【小题5】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寓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
(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
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凡变矣再:两次
B.何日默默在此竟:终,整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遗失
D.僮奴有恩遇:对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B.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C.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D.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选文在内容上都追忆了母亲,在写法上都运用了直接描写,尤其是其中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B.选文(一)围绕“亦多可悲”一句具体展开,选取家庭琐事,用朴素的白描式的语言深情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和祖母。
C.选文(二)名为“事略”,而所记之事,却相当之细。写母亲半夜叫我背书,这个细节道出了母亲严以教子。
D.归有光在轩中关门读书,闻足音而辨人,这不但写出了日常的细微感觉,也展现了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读书人形象。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同类题3

一、阅读课文一至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年、月、日,季父(①   )愈闻汝丧之七日,(②   )能衔哀(③   (④   (⑤ ),使建中远具时(⑥   )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⑦ ),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1)中年兄(⑧   )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2)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⑨   )。(⑩   )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⑪   )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⑫   )言之(⑬   )也。

吾年十九,(⑭   )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⑮  )汝。又四年,吾往河阳(⑯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3)明年(⑰   ),丞相(⑱   ),吾(⑲   )汴州,汝不(⑳   )来。是年,吾佐戎(㉑   )徐州,使取汝者(㉒   )行,吾又罢去(㉓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㉔   )于(㉕   ),东亦(㉖   )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4)呜呼!孰谓(㉗   )汝(㉘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㉙   )处。故舍汝而旅食(㉚   )京师,以求斗斛之禄(㉛     )。(㉜   )知其如此,(㉝   )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㉞   )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_________)
(2)能衔哀致诚(_________)
(3)乃能衔哀致诚(_________)
(4)乃能衔哀诚(_________)
(5)乃能衔哀致(_________)
(6)使建中远具时之奠(_________)
(7)吾少(_________)
(8)中年,兄南方(_________)
(9)皆不幸早(_________)
(10)先人后者(_________)
(11)汝时小(_________)
(12)亦未知言之悲也(_________)
(13)亦未知其言之也(_________)
(14)来京城(_________)
(15)而归汝(_________)
(16)吾往河阳坟墓(_________)
(17)明年,丞相薨(_________)
(18)明年,丞相(_________)
(19)吾汴州(_________)
(20)汝不来(_________)
(21)吾佐戎徐州(_________)
(22)使取汝者行(_________)
(23)吾又罢去(_________)
(24)吾念汝于东(_________)
(25)吾念汝从于(_________)
(26)东亦也(_________)
(27)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_________)
(28)孰谓汝去吾而殁乎(_________)
(29)终当久相与处(_________)
(30)故舍汝而旅食京师(_________)
(31)以求斗斛之禄(_________)
(32)知其如此(__________)
(33)万乘之公相(_________)
(34)吾不以一日辍汝而也(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直接表现叔侄“孤苦相依”的特殊感情的一组是(   )
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②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③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④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⑤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⑥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3)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4)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①,过阳明子而论学②。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③。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④:‘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⑤?”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①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南都:今江苏南京,乔宇任南京礼部尚书。②阳明子:指王守仁。会稽山道家称“阳明洞大”,王守仁结庐其间。故自号阳明子。③鸠:通“究”。④卫武公:姓姬名和,西周时人:((国语·楚语上))载卫武公语:“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⑤交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目无改观,耳无改听 无:不。
B.盖一年而诎乡艺人 诎:通“屈”。
C.阳明子日:“学贵精” 精:细
D.专于弈而不专丁道,其专溺也 溺:沉湎
【小题2】(小题2)下列全符合王阳明为学主张的一组文字是 ( )
①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
②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
③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
④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
⑤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
⑥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
⑦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⑧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
A.②③⑤B.④⑤⑥C.⑤⑥⑦D.①④⑧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他的朋友白岩乔先生将要离开自己去南京时写给这位朋友的。王在阐述自己为学的主张的同时,也对朋友做了须坚持研究学习的勉励。
B.王守仁在这篇赠序里阐述了他的为学主张,他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是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
C.白岩乔先生认为自己喜好文辞优美的文章,写作时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并沉潜于诸史和百家著作,这就算是“精”了,可王守仁却并不认可这样的“精”。
D.王守仁认为为学最根本的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词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夫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小题4】(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
(2)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3)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陶庵梦忆序
张 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hài)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kuì)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zhù)报絺(xì),仇轻煖也;以藿(huì)报肉,以粝(lì)报粻(zhāng),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kǎi)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注释】
①陶庵:张岱,号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等。
②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磨足,这是报应过去的插簪穿履。后面排比句类此。
③名根: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欲引决 引决:自杀
B.然瓶粟屡 罄:器皿
C.今日此果报     罹:遭受
D.其为痴人则也   一:相同
【小题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旧见,如毒药猛兽
B.饥饿余,好弄笔墨
C.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
D.遥思往事,忆即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2)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3)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