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逢圣君,尔曹得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诞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有改动)
(注释)①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②祗:恭敬。③通“泥”,停止,阻止。④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旧夫子庙相:视,察看
B.庖廪有次廪:粮仓
C.旴江李觏谂于众曰谂:熟悉
D.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徼:通“邀”,要求
【小题2】(小题2)下列都属于袁州学馆很快建成原因的一组是()
①制诏州县立学 ②闻而是之,议以克合
③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 ④工善吏勤,晨夜展力
⑤《诗》《书》之道废 ⑥抑亦为国者之忧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叙述袁州学馆建造经过,并阐述了作者对立学兴教重要作用的看法。针对皇帝下令州县立学,有的地方官员积极响应,把设立学馆、兴办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也有的地方官阳奉阴违,阻碍重重教化无法推行。
B.陈侁通判觉得旧有的夫子庙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东北角上建造新的学馆。作者记叙营治学舍的过程,并无称道之语,但对陈通判办学雷厉风行的赞赏之意已在不言之中。
C.作者分析认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从而加速了秦的灭亡;而汉武帝、汉光武帝努力发扬儒家学说,醇厚的风俗教化一直延续,结果民间读书人敢讲正直的话,连功高震主的大臣也不敢胆大妄为,可见圣贤的教化很深入。
D.本文风格庄重高古,凝厚质实;议论切中时弊,逻辑性强;结构上前后对比,形成映衬,颇见作者哲学家深邃、严谨的思想风貌。
【小题4】(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3分)
(2)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3分)
(3)今代逢圣君,尔曹得贤官,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1-12 09:59: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②往焉,雉兔者③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④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⑤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注:①囿(yòu):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②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③雉兔者: 这里指猎人。④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⑤阱:名词用作动词,设置陷阱。
【小题1】下面各句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囿方四十里 方:方圆。
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C.问国之大禁     禁:禁止。
D.不亦宜乎 宜:合适,适宜。
【小题2】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若是大乎 ②吾还也
B.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则方四十里为阱
C.①涂有饿莩而不知 ②顷之未,太子迟之
D.①于传有 ②邻国民不加少
【小题4】下列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在住宅场地上栽种桑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小题5】翻译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者,其名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闻名
B.未有知其者 修:美好的样子
C.此小大之也 辩:同“辨”,分辨
D.乎内外之分 定:认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其名鲲 自令放
B.奚以知其也日影反照,室始洞
C.五百岁为春 但刘病日笃
D.有鱼置杯则胶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2分)
A.而一国者B.故述往事,来者
C.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D.太上不
【小题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大志辩”,“小”和“大”是有区别的,但从全文看,“小”和“大”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差异,都“有所待”。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是对偶,本节其他的句子整散结合,富有变化,有节奏感。
C.在表现手法上,注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形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时,学鸠以轻蔑的口吻来责问对方鹏,这种狂妄无知的特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D.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四种人,宋荣子“犹然笑之,说明他做到了无功无名,已经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答李琮书
苏轼
用兵,正如私家之造屋。凡屋若干,材石之费,谷米之用,为钱若干,算而定,无所赢缩矣。工徒入门,斧斤之声铿然,而百用毛起,不可复计,此虑不素定之过也。既作而复聚粮,既斫而复求材,费必十倍,工必不坚。故王者之兵,当如富人造屋。其虑周,其规摹素定,其取材积粮皆有方,故其经营之常迟,而其作之常速,计日而成,不愆素,费半他人,而工必倍之。
今日之策,可罢诸将兵,独精选一转运使及一泸州知府,许法外行事,与二年限,令经画处置,他人更不得与。多出钱物茶彩,沿边博买夷人粮米,其费必减仓卒夫运之半。使辩士招说十州五团晏州六县水路十二村罗氏鬼主播州杨贵迁之类,作五六头项,更番出兵,蹂践乞弟族帐,使春不得耕,秋不得获。又嘉、戎、泸、渝四州,皆有土豪为把截将,自来雇一私兵入界,用银七百两,每得一番人头,用银三十两买之,把截将自以为功。今可召募此四州人,每得二十级,即与补一三班差使。如不及二十级,即每级官与绢三十匹。出入山谷,辛苦瘴毒。今若召募诸夷及四州把截将私兵,使更出迭入,但能积日累月,戕杀其丁壮,使终年释耒而操兵,不及二年,其族帐必杀乞弟以降。
承问及王天常奉职所言边事。天常父齐雄,结发与西南夷战,夷人信畏之。天常幼随其父入夷中,近岁王中正入蜀,亦令天常招抚近界诸夷,夷人以其齐雄子,亦信用其言。向尝与轼言泸州事,所以致甫望乞弟作过如此者,皆有条理可听。然皆已往之事,虽知之无补。又似言人长短,故不复录呈。
【小题1】对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而定 布:分布
B.辛苦瘴毒 耐:禁得住
C.皆有条理可 听:处理
D.又似言人长短 长短:是非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国用兵  当如富人造屋
B.不愆素  沿边博买夷人粮米
C.夷人其齐雄子    蹂践乞弟族帐   
D.可罢诸将兵 使终年释耒而操兵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作而复聚粮,既斫而复求材,费必十倍,工必不坚。
(2)与二年限,令经画处置,他人更不得与。
【小题4】第二小节中的“今日之策”包括哪几条?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