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7分)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节选自《后汉书·宋弘传》)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B.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C.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D.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小题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05 02: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独坐轩记

(明)桑悦

①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②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①,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优哉悠哉,以永终日。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③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万间之广厦也。且坐惟酬酢千古②,迎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迎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坐安得独?虽然,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间,坐予者寥寥,不册之独,亦莫予同。作《独坐轩记》。

(注释)①关闽濂洛:指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关中张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②酬酢:宾主相互敬酒。为古礼仪的一种。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加褒贬(____________)   (2)而万间之广厦也(___________)
【小题2】桑悦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独坐”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3】第②段划线句对独坐轩周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对第③段“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心无杂念、胸怀开阔是因其将家安置在太行山脚、东海之滨。
B.如果能够来到太行山、面朝东海,那么就可以摈弃世俗烦扰之事。
C.作者心中没有俗念,并想象自身处于太行山和东海,故心胸开阔。
D.作者不想凡俗之事,心胸越来越开阔,就像左靠太行,右对东海。
【小题5】文中说“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那么你觉得作者“寂寞”吗?为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句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哀吾生之须臾哀:感伤。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小题2】以下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像蜉蝣一样寄身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一颗粟粒。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小题3】作者的朋友在这里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物是人非。
D.借曹操自比,感慨自己时乖命蹇,壮志难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2。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3,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4。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5,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6,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1章溢:字三益,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2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3栉滵(jié mì):水疾流的样子。4拊(fǔ):击打。5疏粝(lì):指粗劣的饭食。   6跼(jú):曲,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率不能甘而善苦大率:大概
B.其泄水皆啮石出啮:咬
C.一旦运穷福艾艾:停止,消亡
D.不可以御蓬藋御:抵御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焉/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B.倚修木而啸/觉今是而昨非
C.食之可以清酒/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名其室曰苦斋/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小题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符合章溢先生所持苦乐观的一组是:(    )
①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②彼之苦,吾之乐
③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
④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⑤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⑥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可以说是一篇阐释苦与乐辩证关系的文章,实质上也暗含了人对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应持的态度。
B.因为章溢先生居住的地方较偏远,与章溢交往的友人,只好早出晚归,因而倍感艰苦与劳累。
C.文章第一段写山中植物及其生长的环境之“苦”,从侧面向我们暗示了章溢先生的为人和志趣。
D.章溢举膏粱之子的例子是为了从反面说明只知享乐而不愿吃苦的行为可能会给自身带来危害。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3分)
———————————————————————————————————
(2)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4分)
———————————————————————————————————
(3)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3分)
———————————————————————————————————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遭闵凶  夙:早时
B.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同情、怜悯
C.倚南窗以寄傲,容膝之易安  审:审察
D.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适应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是(   )
A.园涉以成趣B.而后乃今将图C.宾主东南之美D.臣具以表
【小题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十五。
B.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免去官职。
C.“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D.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可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的形象以其大而逍遥,蜩与学鸠因其小而不逍遥。
B.《齐谐》中有鹏而无鲲,与第一段相比,相连而不显重复,显示庄子为文的变化多端。
C.第三段中议论紧扣前两段的叙述,读来言而有据,让人不得不叹服庄子的论辩能力。
D.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因其目标不同而准备有异,庄子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2)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狱中上母书(明)

夏完淳

①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②痛自严君,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③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④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⑤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

⑥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缡二年,贤孝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

⑦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敞屣。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释:①对父亲的敬称。②作者的嫡母盛氏。③作者生母陆氏。④张游,明末文学家,复社的领袖。⑤夏完淳外甥。⑥典故,比喻绝嗣。⑦典故,比喻甥舅之情谊。
【小题1】题目中的“书”为“信”之意,高二我们曾经学过贾平凹的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痛自严君见(____________)
(2)本复见天日(____________)
(3)贤孝著(____________)
(4)为气所激(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为人所诟笑”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以淳为念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我呼人D.何辞为
【小题4】下列选项与“何以为生”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沛公安在B.大王来何操C.句读之不知D.盛以锦囊
【小题5】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1)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2)门祚衰薄,终鲜兄弟。
【小题6】本文是作者在狱中写给其生母及嫡母的绝笔信,笔墨所至,感情充沛。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从一个角度谈谈本文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