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选出下列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徒:徒弟、学生
术业有专攻——攻:研究
B.金就砺则利——就:接近,引申为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检验
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C.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渺渺兮予怀——怀:心中的情思
挟飞仙以遨游——挟:追随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情趣,妙趣
箕踞而遨——遨:观赏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交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02-27 07:1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心空,空以体道体:实践
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寻:寻找
C.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
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闻:使……听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B.第一段连用四个排比,从竹之“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物我之情交融。
C.第二段记叙了作者惜竹被严重破坏到精心疗治病竹的经过,为下文阐述“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张本。
D.文章末段,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文章希望统治者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写法上具有托兴幽远、寄慨遥深的特点。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 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 真 贤 者 乎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2)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綺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②
②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唯谢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意已尽则止,殆无剩语;夭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
③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俗论以比为宾,以赋为主;以反为宾,以正为主,皆塾师赚童子死法口。a立一主以待宾,宾无非主之宾者,乃俱有情而相決洽。若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于贾岛何与?“湘潭云尽暮烟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于许浑奚涉?皆乌合也。“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得主矣,尚有痕迹。“花迎剑佩星初落”,则宾主历然,熔合一片。
节选自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注)①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②在狭小的圈子里讨生活。③意为见识浅,方法笨。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耶  B.也  C.耳  D.矣
【小题2】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概括选文每段的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主”与“宾”即主次关系,只有确立主旨,次要内容才有意义。
B.“主”与“宾”即情景关系,以情驭景,方能情景交融成为一体。
C.“主”与“宾”即主次关系,次要内容离开主要内容没有意义。
D.“主”与“宾”即情景关系,单纯的景物是没有价值的。
【小题5】请举例分析运用比喻说理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6分)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①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②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③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方苞《狱中杂记》 有删节)
注释①洪洞:洪洞县,在山西。 ②同官:同官县,在陕西。③谳(yàn):审判定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皆系者之多利:获利
B.遂缚以出,不晷刻羁:捆绑
C.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财产的)等差
D.罪重者反出在外情:案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不问罪有无,必械手足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①而轻者、无罪者罹D.①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孰能讥之乎 ②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2分)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⑥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B.①③⑥C.③⑤⑥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小题5】将选文中句子以及所学课文的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2分)
②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 3分)
③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 3分)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游东山记
明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B.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C.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D.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是( )
A.“洪武”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它是由朱元璋本人亲自创制的。与众多开国君主所取的年号一样,洪武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
B.道家,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以道为世界最后的本原,故名。创始人老子,主要代表人物除我们熟知的庄子,还有《逍遥游》中的列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农历每月十五称“望”,“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一句中“三五”就是望日。
D.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立冬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B.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C.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D.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
(2)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