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1)盂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2)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汉书·董仲舒传》)
【小题2】历史上,宋朝大儒 (姓名)曾将《论语》、《孟子》、《大学》、《   》辑定为“四书”。(2分)
【小题3】上述材料中,孟子认为国君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臣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2-26 10:19: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格天阁

(宋)罗大经

(1)秦桧少游太学,博记工文,善干鄙事,同舍号为“秦长脚”,每出游饮,必委之办集。既登第及中词科,靖康初,为御史中丞。
(2)金人陷京师,议立张邦昌。桧《议状》,大略谓:“赵氏传绪百七十年,号令一统,绵地万里;子孙蕃衍,布在四海;德泽深长,百姓归心。只缘奸臣误国,遂至丧师失守,岂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若心欲舍赵氏而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而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望古揆今,复君之位,以安天下。”虏虽不从,心嘉其忠,与之俱归。
(3)桧天资狡险,始陈此议,特激于一朝之;既至虏廷,情态遂变,谄事挞辣,倾心为之用。兀术用事,侵扰江淮,韩世忠邀之于黄天荡,几为我擒,一夕凿河,始得遁去。再寇西蜀,又为吴玠败之于和尚原,至自髡其须发而遁。知南兵日强,惧不能当,乃阴与桧约,纵之南归,使主和议。
(4)桧至行都,绐言杀虏之监己者,奔舟得脱。见高宗,首进“南自南,北自北”之说。时上颇厌兵,入其言。会诸将稍恣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张家军”“韩家军”。桧乘间密奏,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上为之动,遂决意和戎,而桧专执国命矣。
(5)方虏之以七事邀我也,有“毋易首相”之说,正为桧设。洪忠宣自虏回,戏谓桧曰:“挞辣郎君致意!”桧大恨之。厥后金人徙汴,其臣张师颜者作《南迁录》载孙大鼎疏,备言遣桧间我以就和好,于是桧之奸贼不臣,其迹始彰彰矣。
(6)方其在相位也,建“一德格天之阁”,有朝士贺以云 :“我闻在昔,惟伊尹格于皇天;民到于今,微管仲吾其左衽。”桧大喜,超擢之。又有选人投诗云:“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烧银烛照蛾眉。格天阁上三更雨,犹诵《车攻》复古诗。”桧益喜,与改秩。盖其胸中有歉 ,故特喜此谀词以为掩覆之计,真猾夏之贼也。
(7)余观唐则天追贬隋臣杨素诏曰:“朕上嘉贤佐,下恶贼臣,尝欲从容于万机之暇 ,褒贬于千载之外;矧年代未远,耳目尚存者?”夫杨素异代之奸臣,则天一女主,尚知恶而贬之,矧如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上通于天,其可赦乎?开禧用兵,虽尝追削,嘉定和戎,旋即牵复,是可叹也!
(注)①格天阁:秦桧任宰相后所造,是“一德格天之阁”的简称。格,感通;格天,封建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②挞辣:完颜昌,金大将,女真族。③矧:shěn,何况。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桧《议状》(___________) (2)有朝士贺以云(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特激于一朝之(    )
A.信用 B.原谅    C.谅解    D.信件
(2)望古揆今(    )
A.追查   B.缉拿    C.滑稽  D.考察
【小题3】第(4)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
B.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
C.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
D.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
【小题4】把第(5)段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厥后金人徙汴,其臣张师颜者作《南迁录》载孙大鼎疏,备言遣桧间我以就和好,于是桧之奸贼不臣,其迹始彰彰矣。
【小题5】文章以“格天阁”为题目,用意是什么?
【小题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秦桧这个人物形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也。
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世遂以全节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也能:做到
D.侯常三年居:居住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3分)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     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A.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B.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C.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D.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小题4】(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3分)
(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
(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梁患王上》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些成不好,荒年
B.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几张渔网
C.不千里而来  远:以…….为远
D.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庶人: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尽心耳矣  用亡郑以陪邻
B.涂有饿莩不知发   归求救国之策
C.亦将有利吾国乎   作《师说》贻之
D.千乘之国弑君者   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甲乙两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段,孟子采用了他善用的“引君入瓮”的论辩方式,分析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段,论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径——实行仁政。
B.甲文运用排比和对偶,来加强文章的气势,加强文章的节奏感,如“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一连三个“……不可……也”。这种排比的写法,迭用相同的句式,把文章的气势积蓄起来,加强了论辩的力量。
C.乙文中孟子回答的“大王何必说‘利’?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及时抓住梁惠王的话题,说之以“仁义”之利。孟子认为,讲“仁义”的人不会抛弃父母,不会不顾念自己的君王,因此,“仁义”足以立国。
D.乙文孟子针对梁惠王的提问,果断拦截,先从正面申明自己的观点,再从反面申明自己的观点,运用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让梁惠王明白“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的道理。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锦帆集》序
明江盈科
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锦帆之水,宛然如旧。姑苏吴治,实踞上,此水抱邑治如环。乙未之岁,余友中郎袁君来宰吴,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逾明年,君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得解政去。 
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第一行作吏,都成废阁。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馀,我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 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箠;吴王用之,红姝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惟文章乎? 
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涘。乃锦帆独托兹集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挟藻见奇有如是耶? 
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余日沾沾刑名簿书
B.姑苏吴治,实踞上 而能与之俱不朽者,惟文章乎
C.君过劳成疾 乃锦帆独托兹集
D.凡七请得解政去   我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帆泾所在的“吴”地,曾为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即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
B.“不佞”,原指没有口才,也泛指没有才能,旧时多用来作为对自己的谦称。
C.“名山之业”,指可以在名山勒石记功的事业,多指辅佐君主成就王霸之业。
D.“江郎梦中之笔”,传说南朝江淹少时,梦中有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2)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
【小题4】依据文意简述文中出现的多重对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圬者①王承福传 
唐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动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①圬:涂刷墙壁。②镘:抹墙用的抹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发:征发
B.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称:称呼
C.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悴:衰败
D.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畜:养活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圬者王承福喜爱自己职业的一组是  (    )
①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②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③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④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
⑤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⑥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承福是一个自食其力、乐于助人的人。务工吃住在雇主家,他必以劳动所得偿还,还常常资助路上弱者。
B.王承福懂得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方面认为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另一方面认为大家应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地生活。
C.本文作者承袭“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的传统说法,此种说法是出于维护封建制度的需要,是不足取的。
D.本文先叙事后议论,简于叙事,重在议论。表面上是传记体,实际上是一篇借传记展开议论的杂文。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5分)
(2)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