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蛛①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襄③。蚕妇持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④躯。然则其巧也,适⑤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⑥,天子衮龙⑦,百官绂绣③,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⑨,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
①蛛——蜘蛛。 尔——你。②黄口灿然——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③固之自襄——牢牢地把自己襄起来。④厥(jué)一一那个。代词,其;他的;思厥先祖父。(苏洵《六国论》)⑤适——恰好。⑥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⑦衮龙—一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ǔn)。⑧绂(fú)绣——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⑨枵(xiāo)腹而营口——空着肚子寻求食物。枵腹,空腹。营,谋求。
【小题1】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1分)
然则其也   巧:
【小题2】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哪两种对立的人生观?(1分)
【小题3】你认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03 04:52: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西湖七月半

明·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释:七月半是阴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要在这一天举行孟兰盆会以追荐亡灵,道教徒也要在这一天诵经施食。杭州旧俗,各色人等都要在这一天出游西湖。

【小题1】选出下列评析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中五类看月之人,张岱认为只有最后一种是纯粹看月的。
B.文章对五类看月之人的描写细致客观冷静,让人不觉褒贬,尤其体现在仅用“看之”二字。
C.“名妓闲僧”看月之态优雅有风致,毫无矫揉造作。
D.张岱自己是属于最后一类看月之人。
【小题2】文章使用“避月如仇”四个字,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3】文章的划线句写出了杭州人看月时是怎样的情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张岱性格“孤傲放诞”,却又的确“风雅不俗”,试从文章最后一段中选择你觉得能够体现这两个性格特点的语句,并且加以阐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读之发:启封,打开
B.及定而视焉少:稍微
C.然而惠然临见:看见
D.难而可喜工:精巧
【小题2】(小题2)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⑤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小题3】(小题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小题4】(小题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1)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3分)
(2)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3)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途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作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觜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   (选自《君山月夜泛舟记》吴敏树
【注】①君山。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
②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 
③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与“超上人”同。 
④湾碕(qí):弯曲的岸边。
⑤吴敏树。清朝岳阳人。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有若君山者之上也周:环绕
B.尝以之诗歌著:著作
C.开上人指崖一树曰危:危险
D.余语坡孙顾:顾念
【小题2】选出划线词语用法不同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又入后湖B.又西出香炉峡中
C.风东南D.旋而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是作者等泛舟所见的一组是( )(3分)
①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 
②南崖下渔火数十里,相接续而西。 
③根抱一巨石,方丈余。 
④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 
⑤平视之,已做横长状。 
⑥山周七里有奇。
A.①③⑤B.②③⑥
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描写月夜洞庭湖的湖光远景,叙述有关的神话传说,景色与神话交织,出色地再现出洞庭湖月夜的幽静安谧和神秘奇异。
B.由黎君说的一句话引发大家联想起当年苏轼赤壁之游,朗诵起《前赤壁赋》中的咏月名句,表现了众人对苏轼的怀念。
C.舟出香炉峡之后,文章着力点染背风处水平如镜,波澜不兴,响山前湖水下有地道通吴中,水底宫殿“神人金堂”的神话,描述简洁,意韵无穷。
D.文章结尾,描述舟中乘兴夜饮的情状,同时点染出超上人少饮啖梨的雅趣,洋溢着清醇、温馨、醉人的情感,显现出洞庭湖览胜的独特神韵。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2)翻译。(6分)
①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3分)
②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