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西湖七月半

明·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释:七月半是阴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要在这一天举行孟兰盆会以追荐亡灵,道教徒也要在这一天诵经施食。杭州旧俗,各色人等都要在这一天出游西湖。

【小题1】选出下列评析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中五类看月之人,张岱认为只有最后一种是纯粹看月的。
B.文章对五类看月之人的描写细致客观冷静,让人不觉褒贬,尤其体现在仅用“看之”二字。
C.“名妓闲僧”看月之态优雅有风致,毫无矫揉造作。
D.张岱自己是属于最后一类看月之人。
【小题2】文章使用“避月如仇”四个字,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3】文章的划线句写出了杭州人看月时是怎样的情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张岱性格“孤傲放诞”,却又的确“风雅不俗”,试从文章最后一段中选择你觉得能够体现这两个性格特点的语句,并且加以阐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6: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贵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②张岱(1597—1689), 明末清初文学家。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灯火傒   优:优良
B.竹相发   肉:歌喉
C.茶铛煮   旋:不久
D.轿夫擎   燎:火炬
【小题2】下列对本文中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冠:本意是高高的帽子,一般和“博带”连用,指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B.巳、酉: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巳时,指上午9点至11点。酉时,指下午2点至4点。
C.二鼓:即二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9点至11点。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二鼓。
D.皂隶: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因为经常身穿黑色衣服,故称之为皂隶。皂,玄色,黑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B.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C.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D.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2)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茂先坐论说 而世又不能死节者比
B.二十年外书 望仆不相师
C.多未闻  较秦之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去 毕礼归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陶庵梦忆序

张 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自挽诗,每欲引引 决:自杀
B.今日此果报     罹:触犯
C.以藿报肉,以粝 ,仇甘旨也 报:报应
D.余今大梦将     寤: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无归止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旁丛祠中
B.①昔有西陵脚夫人担酒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桂林、象郡
C.①为痴人则一也 ②生乎吾前,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①忆即书 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昔日奢华,今日果报”的一组是( )
①以衲报裘,以苎报 ,仇轻暖也 ②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③以藿报肉,以粝报 ,仇甘旨也 ④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
⑤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⑥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己在家破国亡之时,隐居山中,如同野人。只因《石匮书》没有写成,所以还留在人间,但是经常无米断炊。
B.回想自己的平生,享受过的繁华富贵,五十年来,成了一场梦。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
C.西陵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跌跤,把酒坛子打破了。就坐着想:“这是梦吗!”一个书生赴宴,说,这是梦吗。前者希望不是梦,后者希望是梦。
D.文末作者批评文人好名之心难改,实在是像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2)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3)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

同类题4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选择题。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xū,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ji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chuī,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tīng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烋烋xiāo xiāo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zng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bū,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j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①僦:租。②桯: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④班荆:布草而坐。⑤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
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渡东桥投江而死。余若水望江哭泣,悲痛兄长过早的死去,因此立下重誓不再渡江。
B.余若水与鸟鼠生活的状态,表现了他远离世俗、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C.余若水的朋友们去看望他,是劝他不要明节避世,而若水先生自认并非世外高人,只愿做一农夫度过余生,用这一理由委婉地表明他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
D.作者对余若水既赞赏又同情,认为他既有志节又有智慧,长期隐居于乡间,空怀抱负,终了一生,真是难能可贵。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庵肘后方》序

张岱

泰昌改元冬十一月,先大夫病伤寒,诸名医咸集,竞以消导药投之,勺水不入口者旬有八日矣,气喘舌短,须着手即折,诸医却走,势在垂尽,子女绕床泣。

老医吴竹庭者迟迟至,诊脉已,却坐而笑。余曰:“奈何?”竹庭呼余至厅事,附耳曰:“病至万死,尔能万死,尔父或得不死。”余曰:“何说也?”竹庭曰:“余医法奇,人不识,集天下医人具不识,尔不视若父为万死,余不医;余不视若父为万死,余亦不医。”余曰:“医亦死,不医亦死。不医死,不若医而死也。”竹庭曰:“信然。房中止留病人,侍人出,若亦出。若只备地黄一二十斤、清河参一二斤,水火蒸铛一二事。予自携苍头一人司火,假我一昼夜,弗余问。”余洒泪而出,药饵水火俱备。竹庭先生用熟地黄一两煮汁灌之,眼稍合。竹庭喜曰:“是矣。”遂以大铜锅煮熟地黄五六斤,一昼夜啜尽之,齁齁睡去。竹庭呼余入视,惊喜。竹庭曰:“未也,肠胃燥结,积食不得出。”又服地黄五六斤,曰:“可矣。”遂服大黄下之。又以大锅煮参斤许,亦一昼夜啜尽之,眼能左右视。又一日,竹庭附耳曰:“神且归舍,防之。”余兄弟环坐床第,至丙夜,先大夫忽然起立,握拳乱筑人,若具数百斤勇士力者。逮至五鼓,即省人事矣。一时竹庭之名,不减扁鹊。

曾记竹庭与余说:盖草泽医人①,其以丹方草药活人为多。余闻竹庭言,遂有意丹方草药。凡见父老长者,高僧羽士,辄卑心请问,及目击诸病人有服药得奇效者,辄登记之。积三十馀年,遂得四卷,收之傒囊,邂逅旅次,出以救人,扺掌称快。良医用药,多以意造。若吴竹庭之疗吾先大夫,匠意独出,不拘古方,与草泽医人用草药者亦复何异!

(有删改)

注:①草泽医人:民间医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自携苍头一人司火 司:掌管
B. 假我一昼夜     假:给予
C. 神且归舍 且:而且
D. 握拳乱筑人     筑:击打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这里指改年号为“泰昌”。
B. 先大夫:文言中用于称呼前的“先”一般指已去世的人,如“先父”“先将军”等。文中“先大夫”指曾经做官,已经去世的父亲。
C. 五鼓:即“五更”。古代民间把夜晚时间分成五个时段,每个时段约两小时,用鼓打更报时。文中所指“五鼓”大约在早上五点到七点之间。
D. 草药:由植物的花、实、叶、茎、根等构成的一类中药,是中医的主要药材之一。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诸医却走,势在垂尽,子女绕床泣
(2)信然。房中止留病人,侍人出,若亦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老医吴竹庭治疗先大夫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