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秉字叔节,父震。少传父业,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年四十余,乃应司空辟,拜侍御史,频出为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迁任城相。自为刺史、二千石,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故吏赍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以廉洁称。桓帝即位,以明《尚书》征入劝讲,拜太仆,迁太常。延熹三年,
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五年冬,代刘矩为太尉。是时,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竞为贪淫,朝野嗟怨。秉与司空周景上言:“内外吏职,多非其人,自顷所征,皆特拜不试,致盗窃纵恣,怨讼纷错。
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实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旧章,退贪残,塞灾谤。请下司隶校尉、中二千石、二千石、城门五营校尉、北军中侯,各实核所部,应当斥罢,自以状言,三府廉察有遗漏,续上。”帝从之。于是秉条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速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时,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秉上言三署见郎七百余人,帑臧空虚,浮食者众,而不良守相,欲因国为池,浇濯衅秽。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自此终桓帝世,计吏无复留拜者。七年,南巡园陵,特召秉从。南阳太守张彪与帝微时有旧恩,以车驾当至,因傍发调,多以入私。
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每朝廷有得失,辄尽忠规谏,多见纳用。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日: “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八年薨,时年七十四,赐茔陪陵。
(节选自《后汉书·杨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 |
B.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乘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 |
C.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乘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 |
D.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由古代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如《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 |
B.二千石,指的是汉代郡守的俸禄,同时又是郡守(太守)的通称,而汉代最高级别是万石。 |
C.《尚书》,即上古之书,儒家经典之一,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
D.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因为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来指帝王或者一般的王爷。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秉出身书香门第,教授桓帝。他深受父亲杨震的影响博通书传,常年在家教书授业,四十多岁才离家为官,桓帝即位更是被征入朝劝讲。 |
B.杨秉计日接受俸禄,廉洁自律。自为官以来,他根据自己任职日数接受俸禄,遇到门生故吏赠送钱财,他闭门拒绝,因为廉洁而受到世人称赞。 |
C.杨秉敢于迎难而上,整治官场。他担任太尉时,宦官势力正盛,这严重影响到官场环境,他与司空周录一同上书请求整治官场,最终天下肃然。 |
D.杨秉深受皇帝信任,死后殊荣。他多次竭尽忠诚向皇帝上疏,并且他的建议大多被皇帝采纳,他死后朝廷在帝王陵墓附近赐给他一块坟地。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
(2)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