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虞山记/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
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天欲,客无意往下雨
B.余已筇屐,不能阻治理
C.山脉怒,赭石纵横裂开
D.少,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雨过天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辛丑秋,将江阴 ②杳不知其所
B.①始欣欣,继焉索索 ②盘盘,囷囷焉
C.①取径南,益露奇境 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D.自山之面下,困惫归②嗣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小题4】翻译(3分)
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3-30 11:19: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非能也(游水)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类)
C.而学于师(以……为耻)而江河(横渡)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巫医乐师百工人欲人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今智乃反不能及
D.不如须臾之所学于其身,则耻师焉
【小题3】找出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2分)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小题4】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5】翻译(共7分)
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分)
⑵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分)
⑶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游丹霞记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遒景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横皴,无直理:纹理
B.余笔砚坐片时置:放置
C.如旧书,愈觉味得理:温习
D.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边际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B.①坐石磴而移足焉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C.①山千仞衔窗立,压人魂魄②拔剑撞破之
D.①丹霞遒景胜矣②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从去丹霞山路上写起,开头描述水道萦回在群山之中的迷离景况,为写丹霞山的奇险做铺垫。
B.作者登上山顶后,夜宿静观楼,梦见高山千仞壁立,迫近窗户,像要倒下来压着自己,梦里感觉十分沉重。
C.文章第四段写从原路下山时的心情,并总结了景物特点。作为文人,作者以“理旧书”喻下山,又从游山联想到写文章,颇有理趣。
D.文章末尾由游山的心得推广到读书上,指出名山大川被发现有早有晚,埋没的一定很多;知识无穷尽,未被探索理解的也很多,因此不能局限于前人之见,要勇于开拓。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
(2)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避风岩记
明张明弼
避风岩在端州之北三十里许,或曰与砚坑相近。古未有是名,余避风其下,故赠以是名也。
余何以避风其下?崇祯己卯仲秋,余供役粤帷。二十五日既竣事,则遍.谒粤之大吏。大吏者,非三鸣鼓吹不启户,非启户则令长不敢入。余东驰西鹜,左诇①右需,目厌于阍驺卤簿绛旗朱帽之状,耳厌于笳鼓引赞殿喝之声,手足筋骨疲于伏谒拜跽以头抢地之事。眩瞀车上,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凡六日而毕,则又买舟过肇,谒制府。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颔之而已。见毕即登舟,将返杨山。 
九月朏,宿三十里。力引数步,偶得一岩。江回峰抱,风力稍损,乃息焉.。及旦而视之则断崖千尺上侈下弇状如檐牙仰而睨之若层衡之列烟上崩峦倾返颓石矗突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可以久留焉。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上舟一步,得坐于石隙草际。听怒涛声,若奔走败马;望沸波,若一群白鹅鼓翼江心,及跳沫山足,又若千百素鳞跃上岸。石崖磔磔,不沾土壤。面紫茎缠带,青芜数尺,一偃一立,若青狮奋迅而不得去,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身往江坳,目力相界,不能数里,而阴氛交作,如处黑帷。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
余笑而语之曰:‚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复嶂重峦,缭青纬碧,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吾视夫复崩崖倾石,怒涛沸波,犹胜于贵人之颐颊心腑也;吾视夫青芜紫茎,怀烟孕露,犹胜于大吏之绛骑彤驺也;吾视夫谷响山啸,激壑鸣川,犹胜于高衙之呵殿赞唱也;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视重泉,犹胜于拳跽伏谒于尊宦之阶下也。天或者见吾出则伛偻,入则簿书,已积两载矣,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阻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或兹岩壁立路绝,猿徒鼯党,犹难托寄,若非习金丹火龙之术,腾空蹑虚,不能一到。虽处大江之中,飞帆如织,而终无一人肯一泊其下,以发其奇气而著其姓字;天亦哀山灵之寂寞,伤水伯之孤清,故特牵柅余舟,与彼结一日之缘耶?余年少有志,养二龙于水壑,调一鹤于中峰,与羽服思玄之徒,上烟驾,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②;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今日见此水石,若见好友,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以井甃之识,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
从者皆笑,余乃纳以兹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谒粤之大吏遍:到处
B.制府官贵厌:满足
C.吾视夫草坐石藉:枕卧
D.而心为时夺:耽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不择店肆解衣卧之草拂之色变
B.风力稍损,乃息犹且从师而问
C.犹胜院署之严丽也圣人不凝滞
D.望四海三山然而隐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别出心裁、寓意深刻的游记,以官场之风与自然之风相对照,从而使“避风”二字有了双重含义。
B.作者连呼五个“犹胜于”,痛切地指出自然界的“险”远远胜过了官场的“险”,所以甘心在官场上忍气吞声。
C.全文构思巧妙,借景言情,多用骈散相间的排比句、比喻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D.作者情绪激昂,议论时言语铿锵,有种凝重美,而文中的两处“笑”,则松弛了紧迫的文气,使文章显得活泼随和。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旦而视之则断崖千尺上侈下弇状如檐牙仰而睨之若层衡之列烟上崩峦倾返颓石矗突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可以久留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3分)
(2) 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阻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