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焚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á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家有产白驴者适:正巧
B.而天者可以之也委:委托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一死爱:吝惜
D.人情初不也怿:高兴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人臆倡,众万附 ②劳辱终,吾分然也
③如其未也,焉用为是益恶   ④潦溢伤禾,岁率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小题4】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寓意。(3分)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4分)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3分)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18 01:0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陈情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臣具以表____________  (2)不名节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急星火 而君幸赵王
B.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勇气闻于诸侯
C.臣辛苦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实共鉴 为仲卿母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小题5】选文第一段作者主要陈述了什么样的情感?
【小题6】选文第二段作者强调自己“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用意是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①,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②,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③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辅④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注①子固:指曾巩。②正之:指作者朋友孙侔。③若:或。④輔(lin):车轮碾过。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予慕而之友:以……为友B.辞未尝相接也币:礼品.
C.其相似也然适:恰好D.而于其堂造:建造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对曰:“夫子何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

(注)①聝: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瀁:广大无涯际的样子。③薰:香草。莸:臭草。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兵器
D.夫子曰:“哉” 辩:通“辨”,区别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类异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
B.则由无所施勇 吾还也
C.子路抗手对曰 涂有饿莩不知发
D.夫子何选    盘盘,囷囷焉,蜂房水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
(3)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李生第一书
皇甫湜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来书所谓今之工文,或先于奇怪者,顾其文工与否耳。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出众,出众则奇矣。虎豹之文,不得不于犬羊;鸾凤之音,不得不锵于乌鹊;金玉之光,不得不炫于瓦石;非有意先之也,乃自然也。必崔嵬然后为岳,必滔天然后为海。明堂之栋,必挠云霓;骊龙之珠,必锢深泉。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学文之初,未自尽其才,何遽称力不能?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其仅自见也,将不胜弊矣。孔子讥身不能者,幸勉而思进之也。
来书所谓浮艳声病之文,耻不为者,虽诚可耻,但虑足下方今不尔,且不能自信其言也。何者?足下举进士,举进士者,有司高张科,每岁聚者试之,其所取乃足下所不为者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足下方伐柯而舍其斧,可乎哉?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今吾子求之矣,是徒涉耻濡足也,宁能自信其言哉?
来书所谓汲汲于立法宁人者,在位者之事,圣人得势所施为也,非诗赋之任也。功既成,泽既流,咏歌记述,光扬之作作焉。圣人不得势,方以文词行于后。今吾子始学未仕,而急其事,亦太早计矣。
凡来书所谓数者,似言之未称,思之或过;其余则皆善矣。既承嘉惠,敢自疏怠!复所为,俟见方尽。湜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不于犬羊炳:鲜艳,明亮
B.何遽称力不能逮:突然
C.有司高张科格:格律
D.复所为聊:姑且,暂且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未自尽其才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B.在位者之事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C.是徒涉耻濡足也泉涓涓
D.孔子讥身不能者夫庸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4分) 

(2)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4分)

【小题4】作者在信中给了李生哪些建议?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0处)(5分)  
天 之 利 下 民 其 仁 至 矣 未 有 美 于 味 而 民 不 知 者 便 于 用 而 民不 由 者 厚 于 生 而 民 不 求 者 然 而 暑 雨 亦 怨 之 祁 寒 亦 怨 之 己 不善 而 祸 及 亦 怨 之 己 不 俭 而 贫 及 亦 怨 之 是 民 事 天 其 不 善 至 矣
皮日休《原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其集之归:属于
B.子美之齿少于予齿:年龄
C.不世俗趋舍牵:被牵制
D.望之昂然,而之温温即:接近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予举进士于有司”的句式相同的是()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群臣侍殿上者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小题3】(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B.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C.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D.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小题5】(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