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焚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á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家有产白驴者适:正巧
B.而天者可以之也委:委托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一死爱:吝惜
D.人情初不也怿:高兴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人臆倡,众万附 ②劳辱终,吾分然也
③如其未也,焉用为是益恶   ④潦溢伤禾,岁率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小题4】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寓意。(3分)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4分)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3分)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18 01:0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谓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①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诚以天下为,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②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③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释】
①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
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
③负扆(yǐ):背对屏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之患: 忧患
B.俗已乱而政不修修:修理
C.虽有布衣穷处之士布衣:平民百姓
D.诚以天下为务:职责
【小题2】下列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B.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C.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D.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小题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丞相,是封建社会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B.皇帝的称号有:庙号、年号、谥号等。
C.先秦时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者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
D.布衣即平民,古代富人穿丝,平民穿麻布,所以称“布衣”,布衣之交指的是显贵者与显贵者之间交往的友谊。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