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小题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麦于岐山之阳:南边
B.以客而告之属:劝酒
C.今天不斯民遗:赠送
D.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命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周公得禾,以名书②静女姝,俟我于城隅
B.①吾名吾亭②尔车来,以我贿迁
C.①予至扶风明年②唯夫党人偷乐兮
D.①官吏与庆于庭②勤心养公姥,好自扶将
【小题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为仲卿母所遣B.为亭于堂之北
C.赐之以雨D.自缢于庭树
【小题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叙写详略疏密有致。写修亭,笔墨极为简省,盼雨心情的描绘也仅寥寥数语。但对下雨经过则层层铺垫,不厌其详。
B.第3自然段作者运用主客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雨的重要性。
C.本文以“忘”字为经,以“民”为纬,“民”贯穿期间,忧乐同民之意隐然言外,颇见匠心。
D.一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这“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小题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段文字断句。(4分)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4-18 08:39: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妻来归 归:省亲
B.其制稍异于前    制:规模
C.或因寄所托 因:通过
D.终期于尽 期:注定
【小题2】根据文意,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归有光妻子非常好学,有时要来书房向丈夫求问史事,有时阅读古书。
B.项脊轩也就是南阁子,读书的地方,妻子死后,归有光做了一次修缮。
C.兰亭宴聚,“放浪形骸之外”,作者由乐生悲,参悟出生命无常的痛感。
D.王羲之引孔子话说“死生亦大矣”,是在说人生短暂,人们无可奈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B.则为之舟   芥:小草
C.榆枋而止   抢:触、碰
D.而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⑤
【小题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飘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大小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爱:__________    致:__________    北: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奋六世之余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龙洞山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 ②〔劣〕仅仅,才。 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 ⑤〔吊〕悲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B.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C.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D.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主要是通过记事、记物、写景等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
B.“释家”,释门、佛门的意思,“释家者”犹如《游褒禅山记》中“浮图”,可指和尚。
C.“韩文公”之“文”是韩愈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私谥为“靖节”,苏轼谥号为“文忠”。
D.延佑是元仁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永和九年”中“永和”,即晋穆帝年号。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即位要设立年号。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3)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

同类题5

阅读《黄州快哉亭记》。完成小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览观江流之 
(2)孙仲谋之所睥睨
(3)楚襄王宋玉、景差 
(4)使其不自得
【小题2】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叙事兼描述之笔写出了江水的浩淼壮阔,为快哉亭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开头起笔不凡,不落俗套。
B.“快哉亭”命名的原因就在于能借此名表明其“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忧乐观。
C.通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以情驭景,将“快哉”之情渗入处处之景,也为后面的议论作好铺垫。
D.文章风格雄放雅致,笔势迂徐而畅达,表达了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及对张与苏轼的慰勉之情。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2)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小题4】作者引用宋玉赋“快哉”的文句在文章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