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文段,回答问题:
(一)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二)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 《后赤壁赋》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俯冯夷幽宫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B.①二客予过黄泥之坂②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C.①安所得酒乎②道士笑,予亦惊寤。
D.①归谋诸妇。②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2】对下列各句划线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鱼虾而友麋鹿  ④徐孺陈蕃之榻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小题3】下列对《后赤壁赋》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小题4】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分)
(2)予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5-28 03:43: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山川相(同“缭”,连结,盘绕)何为其也(这样)
B.一世之雄也(本来)飞仙以遨游(持,带。这里意为偕同)
C.而莫消长也(终究)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经)
D.其破荆州(当)杯盘狼籍(凌乱的样子)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哀吾生须臾不知东方既白
B.今安在哉耳得之为声
C.知不可骤得相与枕藉舟中
D.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遗响悲风
【小题3】下列各句特殊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B.客有吹洞箫者
C.游于赤壁之下D.而又何羡乎
【小题4】下列对这几段文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深切感慨。这些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白作了铺垫。
B.选文第二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C.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结尾“不知东方之既白”体现了作者“悟透而喜,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相与枕藉乎舟中”看似洒脱,实则暗示作者心中仍存有那挥之不去的烦闷心理。
【小题5】翻译划线句子(6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贵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②张岱(1597—1689), 明末清初文学家。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灯火傒   优:优良
B.竹相发   肉:歌喉
C.茶铛煮   旋:不久
D.轿夫擎   燎:火炬
【小题2】下列对本文中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冠:本意是高高的帽子,一般和“博带”连用,指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B.巳、酉: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巳时,指上午9点至11点。酉时,指下午2点至4点。
C.二鼓:即二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9点至11点。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二鼓。
D.皂隶: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因为经常身穿黑色衣服,故称之为皂隶。皂,玄色,黑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B.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C.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D.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2)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8分,选择题与翻译题每小题均为3分)
祭鳄鱼文①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②,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③,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覗覗④,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听因直谏而被贬潮州,听说境内的恶溪中有鳄鱼为害,于是写下了这篇《祭鳄鱼文》,劝戒鳄鱼搬迁。ZXXK
②罔:同“网”。擉(chù):刺。③揜:同“掩”。 ④伈(xǐn)伈:恐惧貌。覗(sì)覗:不敢正视的样子,形容胆怯。
——选自《四部丛刊·昌黎先生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子嗣唐位嗣:继承。
B.睅然不安溪潭睅:眼睛瞪大突出,意恶狠狠状
C.刺史虽驽弱驽:愚钝。
D.鲸鹏之大,虾蟹之细细:精细。:学.科.网Z.X.X.K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B.驱而出之四海之外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
C.况禹迹所掩刺史、县令之所治
D.其率丑类南徙于海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韩愈为民除害的勇气与决心的一组是(  )
①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
②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③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④刺史虽驽弱……以偷活于此邪!
⑤潮之州……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⑥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A.③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是因为帝王的德行威望不够,不能统治远方,加上潮州地处五岭和南海之间,离京城有万里之遥,所以鳄鱼潜伏、生息于此地。
B.作者认为潮州是大禹足迹所到过的地方,是古代扬州的地域,是刺史、县令治理的地区,又是交纳贡品、赋税来供应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神灵的地方。
C.自己虽然软弱无能,但是决不向鳄鱼低头屈服,胆怯害怕,给治理百姓的官吏丢脸,在此地苟且偷安。而且自己是奉天子的命令来这里当官的,自己势必不得不与鳄鱼争辨明白。
D.作者认为凡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移躲避,以及愚蠢顽固而又残害民众的牲畜,都应该处死。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3分)

(2)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务必。
B.廉颇、赵奢之制其兵 伦:辈,类。
C.以十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秦无亡矢遗镞之   费:耗费。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五十步笑百步 ②君臣固守窥周室
B.①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②秦有余力而制
C.①则不可同年语矣 ②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D.①践华为城,河为池     ②蒙故业,遗策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立法度,务耕织
C.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
【小题4】下面是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直咸阳
(2)雷霆
(3)不知其所之也
(4)而望
【小题2】下列词语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囷(qūn)囷焉   矗(zhù)
B.妃嫔媵(yìng)嫱   锱(zhī)铢(zhū)
C.辇(niǎn)来于秦   剽(piáo)掠其人
D.鼎铛(chēng)玉石   弃掷逦(1ī)迤(yǐ)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骊山构而西折   (2)来于秦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4)秦者秦也   (5)弦   (6)后人哀之而不
A.(1)(2)(5)/(3)(4)/(6)B.(1)(2)(5)/(3)/(4)/(6)
C.(1)(5)/(2)(4)/(③)/(6)D.(1)(5)/(2)/(4)/(3)/(6)
【小题4】简述杜牧写《阿房宫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