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解释划线字。(2分)
①方六七十,五六十( )    ②吾点也(   )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2分)
A.以吾一日长乎尔B.不吾知也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加之以师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先写孔子问志,再写弟子说志,最后是孔子评志,思路清晰,层次井然。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讲求谦让,子路太不谦让,“是故哂之”,表达子路不适合治理千乘之国的意思。
C.曾皙的志向与孔子的“仁政”“礼乐”治国的思想合拍,加上曾皙的话说得那么雍容委婉,所以孔子就不由自主地赞赏起来。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一句表明在孔子看来,公西华只做个司仪是大材小用了。
【小题4】把选段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3分)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7-16 05:2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各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俘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流传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C.曼词以自饰曼:随意的D.亦欲以穷天人之际际:关系
【小题2】下列各组加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然后是非乃定    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虽累百世,垢弥甚矣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小题3】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B.而刘夙婴疾病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D.仰观宇宙之大
【小题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选文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勉,抒发了满腔的愤激之情。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最厉害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D.司马迁虽然有了为写史而活的决心,可我们从他复信的最后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和对汉武帝的控诉。
【小题5】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同类题2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人也远矣出:超过
B.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凄凉的样子
C.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
D.士大夫之族:家族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寄蜉蝣天地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B.相与枕藉舟中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哀吾生须臾巫医乐师百工
D.声呜呜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圣人也亦远矣
A.顺流而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D.于其身也,则师焉
【小题4】对文段(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小题5】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分)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2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②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③立;下则幽谷,窈然④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⑤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⑥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⑦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⑧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⑨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丰山北,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 ②诸:兼词,之于。 ③特,突出。 ④窈然:深幽的样子。 ⑤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⑥按:查核。 ⑦畎:田地。 ⑧涵煦:滋润教化。  ⑨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⑩岁物:收成。
【小题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既治滁之明年 明年:第二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升高:登到高处
C.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可爱:令人喜爱
D.幸生无事之时也 无事:政务轻闲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吾每念此,常痛于骨髓
B.盖天下之平久矣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朝济而夕设版焉
D.遂书以名其亭焉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简介了发现滁州甘甜水源、修建丰乐亭、与滁州人往来游乐其间的经过,暗寓“乐”于行文之中。
B.文章第二段,作者通过对滁州地理位置的介绍和历史的回顾,批判了历代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的行为。
C.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回应开端,交错用了四个“乐”字,淋漓酣畅地抒写了欧公此时的愉悦情怀,归结了全文主题。
D.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势张  益:更加
B.南北百里,东西一 舍:房舍,房屋
C.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D.有风飒然至者,王襟当之   披:敞开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其所以快哉者也阿母汝求
B.昼则舟楫出没于孰能讥之乎
C.而况濯长江之清流飘飘如遗世独立
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兰台之宫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小题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4分)
②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4分)
③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