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义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与王昆蝇书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②,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 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义而辞质笃:深厚。B.会合不可以期:约定。
C.向人衣食索:搜寻。D.士友间不相庆鲜: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苞之生二十六年矣 /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 /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
B.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
C.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
D.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2)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2 05:52: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同光三年秋大水,两河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百姓愁苦,号泣于路,庄宗方与后①荒于畋②游。十二月己卯腊,畋于白沙,后率皇子、后宫毕从。是时大雪,军士寒冻,金枪卫兵万骑,所至民供给,坏什器,彻庐舍而焚之。县吏畏惧,亡窜山谷。

明年三月,占星者言:“御前当有急兵,宜散积聚以禳③之。”宰相请出库物以给军,庄宗许之,后不肯,曰:“吾夫妇得天下,虽因武功,盖亦有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因取妆奁及皇幼子满喜置帝前曰:“诸侯所贡,给赐已尽,宫中所有惟此耳,请鬻以给军!”宰相惶恐而退。及赵在礼作乱,出兵讨魏,始出物以军,军士负而诟曰:“吾妻子已饥死,得此何为!”

庄宗东汴州,从驾兵二万五千,及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所亡太半。至罂子谷,道路隘狭,庄宗见从官执兵仗者,皆以好言劳之。曰:“适报平蜀得蜀金银五十万当悉给尔等。”对曰:“陛下与之太晚,得者亦不感恩。”庄宗泣下。

(节选自《新五代史》)

(注释)①后:指皇后刘氏。  ②畋:打猎。  ③禳:祈祷消除灾殃。

【小题1】学过与本则材料有关的课文是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所至民供给   (2)御前当有急兵
(3)始出物以军   (4)庄宗东汴州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军士负而诟曰:“吾妻子已饥死,得此何为!”
(2)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所亡太半。
【小题4】用“/”给下列句子两处断句。
适报平蜀得蜀金银五十万当悉给尔等
【小题5】各用2个字概括百姓、军士对庄宗的心情。
百姓对庄宗的心情:    军士对庄宗的心情:
【小题6】联系全文,从多方面分析庄宗“失天下”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能为之大?”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尔 浴
B.子路率尔对曰 字幼孩
C.夫子哂之   始生,一寸之萌耳
D.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为国礼,其言不让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春者,春服既成
C.乎舞雩
D.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北海    超:越过,跳过。
B.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敬,敬重。
C.于寡妻 刑:惩罚,管教。
D.,然后知长短    度:用尺子去量。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非挟太山以超北海类也//异乎三子者
B.长者折枝//以若所,求若所欲
C.功不至于百姓者//舍瑟
D.物皆,心为甚//则王之所大欲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剖析了“不能”和“不为”的区别。
B.孟子认为,对齐王而言,通过“推行王道”而实现天下大治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
C.孟子借类比表明,要像古贤人一样善于“推恩”,并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重要方法。
D.孟子以“独何与”这样的发问,揭露了齐国政治的黑暗,也希望能够引起齐王警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
(明)王慎中
嘉靖二十三年,制当黜陟天下。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干人。而吾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名在有疾之藉,当致其事以去。
程君在学,方修废起坠,搜遗网失,以兴学成材为任。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非独其精爽有余,意气未衰,至于耳目之所营注,手足之所蹈持,该涉器数,而周旋仪等,纤烦劳惫,莫不究殚胜举。不知司柄者奚所考而名其为疾也。
黜陟之典,固将论贤不肖,以驭废置。人之有疾与否,则有名下焉。贤不肖之论,非可倚此为断也,况于名其为疾者,乃非疾乎!人之贤不肖,藏于心术,效于治行,其隐微难见,斤形似易惑,故其论常至于失实。非若有疾与否,可以形决而体定也。今所谓疾者,其失若此;则于贤不肖之论,又可知矣!此余所以深有感也。
又有异焉。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师也者,所事也,非亊人也。所谓以道得民者是也。责其筋力之强束,课其骸骨之武健,是所以待狼局冗司之末也。
程君之僚,与其所教诸生,皆恨呈君之去,谓其非疾也。余故论今之失,而及古之宜,使知程君虽诚有疾,亦不可使去也。
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烁自喜。客倘有讶而问者:“君胡无疾也?”聊应之曰:“昔者疾,而今愈矣。”不亦可乎?
注制:指皇帝的命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当黜天下 陟:提拔
B.于治行 效:表现
C.其骸骨之武健 课:考核
D.皆程君之去恨:怨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兴学成材为任    还矢先王,而告成功 
B 则有名 以予故,咸以愚辱
C则贤不肖之论    其身也,则耻师焉
D其所教诸生     此无他,民同乐也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教授程龙峰耳聪目明,意气未衰,工作卖力,有点伤病但已痊愈,上司却把他当做病人,罢免了他的学官职务。
B.文章对当时社会的官吏制度作了尖锐的指摘,黜陟之典的标准应是贤或不肖而不是身体状况,何况程龙峰本身无病。
C.按照古代敬老尊师的传统,程龙峰即使真的有病,也不该受这样的待遇,老师毕竟是凭借懂得道理而获得人们尊重。
D.国子监博士程龙峰的上司借口程有病,让他“致仕”了,作者写了这篇别开生面的赠序来送别,议论透彻,文字畅快。
【小题4】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4分)
(2)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铄自喜。(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