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①
燕地②寒,花朝节后③,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反。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④。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⑤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⑥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⑦而歌者,红装而蹇者⑧,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高曝沙之鸟,呷浪之鳞⑨,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⑩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⑪?己亥⑫之二月也。
(选自《袁中郎全集》)
(简注)①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经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担任过吴县知县、京兆校官。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他与兄弟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气和成就为最高。他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他的散文率真自然,抒写性灵,语言浅显,无斧凿之迹。有《袁中郎全集。》②燕地:古代燕国所在地,这里指北京附近。③花朝节: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一说为十二日,又说为初二日。④满井:明清两朝时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⑤靧面:洗脸的意思。⑥鬣:马的鬃毛。⑦罍:古代的一种酒杯。⑧蹇者:骑着驴子的人。⑨鳞:这里指代鱼类。⑩未始:未尝。⑪恶:疑问代词,怎么。纪:通“记”。⑫己亥:己亥年,指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
(阅读指要)本文描述了春游满井的愉悦,展现了满井初春朴素明洁之美和春天所蕴含的生命之美,抒发了城居者不知春的感慨。文中语言隽朗流畅,比喻贴切,格调清新,写景与抒情天然融洽。这篇记游小品,几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誉为佳妙之作。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未百步辄
反(______) (2)娟然如
拭(____)
(3)柳条将
舒未舍(______) (4)麦田浅鬣寸
许(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
罍而歌者”句中“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毕礼而归之 | B.敝布单衣,不袜不履 |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小题3】下列“之”有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
B.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D.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小题4】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分析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小题6】把上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2)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