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小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小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文字中两位隐士所说的话的言外之意。
【小题2】结合“怃然”一词,说说文字中流露出孔子怎样的心态志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20 02:39: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①,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奥。此寒奥之表也,故曰为寒暑。一曰,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扶者,邪臣进而正臣疏,君子不足,奸人有余。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块房中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
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日行疾,则星西转疾,事势然也。
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日冬则南,夏则北;冬至于牵牛,夏至于东井。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
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东北地事,天位也,故《易》曰:“东北丧朋,及《巽》在东南,为风;风,阳中之阴,大臣之象也,其星,轸也。月去中道,移而东北入箕,若东南入轸,则多风。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言多雨也。(节选自《汉书·天文志》)
注释:①东井:东井宿。下文的“角”“娄”“奎”“毕”等均为星宿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日极远近之差去:离开。
B.北近极,故短晷:日影。
C.阴用事则日退而南:向南运行。
D.至月行,则以晦朔之决:判断。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箕星风,东北之星也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B.邪臣进正臣疏天柱高北辰远
C.冬至牵牛君幸赵王
D.月有九行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4分)
(2)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4分)
【小题4】“二至二分”指什么?并简要概括“二至二分”时的星象情况。(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瀛洲兴造记

曾巩

熙宁元年七月甲中,河北地大震,坏城郭屋室,瀛州为甚。是日再震,民讹言大水至,惊欲出走。谏议大夫李公肃之为高阳关路都总管安抚使,知瀛州事,使人分出慰晓,讹言乃止。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公开示便宜,使有攸处,遂行仓库,经营盖障。雨止,粟石数之,至一百三十万,兵器他物称是,无坏者。初变作,公命授兵警备,讫于既息,人无争偷,里巷安

维北边自通使契丹,城壁楼橹御守之具,弛不治,习以为故。公因灾变之后,以兴坏起废为己任,知民之不可重困也,乃请于朝,力取于旁路之卒,费取于备河之余材,又以钱千万市木于真定。既集,筑新城,方十五里,高广坚壮,率加于旧。其上为敌楼,战屋凡四千六百间。先时,州之正门,弊在狭陋,及是始斥而大之。其余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周而览之,听断有所,休有次,食有高廪,货有深藏,宾属士吏,各有宁宇。又以其余力为南北甬道若干里,人去污淖,即于夷途。自七月庚子始事,至十月己未落成。其用人之力,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工;其竹

苇木瓦之用,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盖遭变之初,财匮民流,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至于始作逾时,功以告具。盖公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事闻,有诏嘉奖。

昔郑火灾子产救灾补败得宜当理史实书之卫有狄人之难文公治其城市宫室合于时制诗人歌之。今瀛地震之所摧败,与郑之火灾、卫之寇难无异。公御备构筑不失其方,亦犹古也。故瀛之士大夫皆欲刻石著公之功,而予之从父兄适与军政,在公幕府,乃以书来,属予记之。予不得辞,故为之记,尚俾来世知公尝勤于是邦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巷安  辑:安定
B.弛不治  寝:息,停止
C.力取于旁路之卒   羡;多余的
D.休有次  燕:通“宴”,宴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民讹言大水至 若属皆为所虏
B.粟石数之 久之,能足音辨人
C.筑新城 今其智反不能及
D.尚俾来世知公尝勤于是邦也 句读不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先交代李肃之在地震来临之后所做的各种应对,然后笔锋转到他赈灾有方,勤政为民的高尚人格上,严谨而有条理。
B.瀛州的士大夫都想立碑褒扬李肃之的大功,作者的父兄正好在李肃之的幕府参与军政事务,于是听从父兄的嘱咐写下了这篇文章。
C.文章叙议结合:对李肃之赈灾、重建过程的叙述,以记叙为主,语言客观朴实;对李肃之的赞赏则以议论为主,情感理性冷静。
D.曾巩强调经世致用,认为文章应该为现实服务,反映并解决现实的问题,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文学思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昔郑火灾子产救灾补败得宜当理史实书之卫有狄人之难文公治其城市宫室合于时制诗人歌之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
(2)盖公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慈父背 见:看见。
B.舅母志 夺:改变。
C.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D.责臣慢 逋:拖延。
【小题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无乃尔是过与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小题3】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