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稽: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 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不肖: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息:繁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太平。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3分)
译文: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3分)
译文: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4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4-11 09:5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④,戴华阳巾⑤,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⑥,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已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吞山光,平江濑 挹,汲取
B.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屋皆然比,并,连
C.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
D.后之人与我同志 幸,幸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比屋皆B.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声丁丁 吾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C.公退D.皆竹楼之助也
岂惧竹楼易朽乎  吾不取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④宜鼓琴,琴调虚畅  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⑥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B.本文详略得当,文章先略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详写竹楼外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竹楼内所适宜做的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C.文章引齐云、落星、井斡、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小题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山图记

归有光

①吴、长洲二县,有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②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③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④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注)尸祝:此处指祭祀。

【小题1】归有光是    代散文家,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散文是《    》。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令贤也( ) (2)其地之山川草木亦其泽而有荣也( )
(3)昔苏子瞻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 )    (4)出此图,展玩太息(  )
【小题3】简要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魏用晦作吴地县令,因政绩显赫被朝廷调入任给事中。
B.魏用晦因给吴地山川增添了光辉,故在任时受到吴地人们的祭祀。
C.韩魏公写了思念黄州的诗,苏子瞻为黄州人把它刻在石碑上。
D.归有光此文,是在看到《吴山图》并受到了魏用晦的请求后而写的。
【小题5】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6】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想,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玄谟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今从千余岁以下,由其言论风旨而观之,知其未有不败者也。文帝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

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以勇,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一与一相当,而后勇怯见焉。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两相敌而两相谋,扼吭抵虚,声左击右,阳进阴退之术,皎然于心目者,皆不可前定以为用。唯夫呼吸之顷,或敛、或纵、或虚、或实,念有其萌芽,而机操于转眄。非凝神聚气以内营,则目而心不及动,辨起而智不能决。故善谋者,未有能言其谋者也。指天画地,度彼参此,规无穷之变于数端,而揣之于未事,则临机之束手,瞀于死生而噤无一语也,必矣。

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画衾扪腹之谋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对人主而拄笏掀髯,琅琅惊四筵之众。今亦不知其所陈者何如,一出诸口,一濡之笔,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草矣,况又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也哉!

薛安都之攻关、陕而胜也,鲁方平谓安都曰:“卿不进,我斩卿,我不进,卿斩我。”流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胜。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也,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若欲弃城,下官请以颈血污公马蹄。”骏听之,誓与城存亡,城是以全。由此观之,拓拔氏岂果有不可当之势哉?勇奋于生死之交,谋决于安危之顷,武帝之所以灭慕容、俘姚泓,骂姚兴而兴不敢动,夺拓拔嗣之城以济师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皆玄谟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度之,目若见之,口遂言之,反诸中而无一虚静灵通之牖,以受情势之变,而生其心。则事与谋违,仓皇失措,晋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见之矣。

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也。有国家者,亟正以刑可也。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易》曰:“弟子舆尸。”坐而论兵者之谓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王玄谟:南朝刘宋将领。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命王玄谟率军讨伐北魏拓拔氏。沈庆之、薛安都、武陵王刘骏等人也参与。②武帝:宋文帝之父,曾两次北伐。③弟子舆尸:形容大败之状。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不可前定以为用 恃:依赖
B.则目而心不及动   荧:明亮
C.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也 固:稳固
D.不待智者而早已见之矣 灼:明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王夫之看来,不用等老成宿将上阵,从王玄谟的言论意旨可知他没有不败的道理。
B.善于谋划的人,战前会把战争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临战时亦注重随机应变。
C.北伐前,王玄谟在朝中大声疾呼,语惊四座,颇具气势地与江、徐等文墨之士辩论。
D.第四段引用北伐获胜的战例与王玄谟失败的事实作对比,说明拓拔氏并非不可战胜。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
(2)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
【小题4】王玄谟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