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
24、材料1、2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4-12 03:0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正襟坐  (______) ②一世之雄也  (______)
非吾之所有(______)     ④而吾与子之所共(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东山之上 是饮酒乐甚
B.凌万顷茫然 泣孤舟嫠妇
C.不知何时止不盈    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D.举匏樽相属 方存乎见少,又奚自多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小题4】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二段客一曲洞箫,高亢激越,竟然让潜藏在洞壑里的蛟龙都舞动起来,更使人闻其声也要落泪。
B.第三段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主客问答只是赋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反映的都是作者的思想。
C.第四段作者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种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包含着人生哲理的独特艺术境界。
D.本文通过作者与客泛游赤壁的见闻,以及主客间的辩驳,体现了作者从乐到悲,又由悲到喜的思想过程。
【小题5】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客与苏轼的观点有何不同?
【小题6】本文重点描述了“明月”,说说“明月”这一意象在文章的抒情和说理方面有何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州山水图记
李蟠
自昔名贤出典一郡,政教旁洽,风移俗易,士歌于庠,农乐于野,商贾辐辏于市,一时之气象迥殊,而境内之城郭山川亦觉顿异。是故人为地重而地以人名,如青州因富郑公而传,随州因刘长卿而著,徐州因苏端明而益显。无他,重其人因重其地也。
今去端明六百余年矣。昌邑曦翁姜老父台来守兹土,下车之日,登黄楼西望苏堤,慨然遐想:山川犹故,人物已非,昔之河平诸绩,其轶事犹有乎?苟以实心而行实政,安在古今人不相及哉!用事次第修举,庶政聿修,期月而化,行三年而大治。迄今七载,有如一日。偶于政暇时,觞客于放鹤亭上。座客有画者,因笑谓之曰:“而不见夫群山矗起,而河贯其中者乎?民多剽悍,吾其柔之。而不见夫九里崇冈,韩淮阴之壁垒如在;鸡鸣峻岭,张子房之箫声犹昨乎?吾与父老共太平久矣,休养生息,固将乐其乐也。而不见夫奎阁焕于东隅,奎峰峙于南岸,秀映文曲者乎?富而后教,子弟之率,吾望之久矣。君其为我图之。”
图成,举以示余,余披图而拜曰:“吾有以知公之志矣。尝读苏端明守徐时上皇帝书,全徐形势了若指掌。今公绘此图列之屏帷之间登诸衽席之上目之所注政之所自出也。其所以筹画而安全之者,必更有出端明意计之所未及,则今日丹青尺幅,其即为异日对扬之先资可乎?”因援笔而为之记。
(选自《徐州市志》,有删改)
注:①李蟠:徐州人,清康熙三十六年状元。 ②苏端明:苏轼。③姜老父台:姜焯,昌邑人,清康熙五十一年起任徐州知府。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移俗 改变
B.今端明六百余年 距离
C.行三年而大  治理得好
D.余图而拜    穿、穿戴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歌庠 不拘
B.苟实心而行实政  苟天下之大
C.君为我图之 惜用武而不终也
D.援笔而为之记    河为池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公绘此图/列之屏帷之间/登诸衽席之上/目之所注政之所/自出也
B.今公绘此图/列之屏帷之间/登诸衽席之上/目之所注/政之所自出也
C.今公绘此图列之/屏帷之间/登诸衽席之上/目之所注/政之所自出也
D.今公绘此图列之/屏帷之间/登诸衽席之上/目之所注政之所/自出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蟠指出,徐州知府姜焯注重政风教化,经过精心治理,徐州百姓安居乐业,商业十分繁荣,短短数年,气象一新。
B.李蟠认为,一个地方会因一个人而出名,比如青州因为富郑公而出名、随州因为刘长卿而出名、徐州因为苏东坡而出名。
C.姜知府凭借诚心,施行仁政,故政务处理及时得当,很快就实现政风教化,最终达到了古今之人不能及的治理高度。
D.李蟠认为,姜焯命人绘制徐州山水图,体现了他对徐州治理的用心,此图也可以作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犹故,人物已非,昔之河平诸绩,其轶事犹有乎?
(2)吾有以知公之志矣。尝读苏端明守徐时上皇帝书,全徐形势了若指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秦人开关敌延:迎接
C.秦有余力而其弊制:治理
D.流血漂橹:盾牌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逡巡不敢进
B.相与一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之谋
C.利乘便河为池
D.君臣固守窥周室尝十倍之地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追亡逐北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非能水也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小题4】下列句子省略的主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争割地而赂秦
C.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D.身死人手,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5】翻译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