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秀野堂记
朱彝尊
长洲顾侠君,筑堂于宅之北,闾丘坊之南。导以回廊,空以径,累石为山,望之平远也;捎沟为池,即之蕴沦也。登者免攀陟之劳,居者无尘壒①之患。晓则竹鸡鸣焉,昼则佛桑放焉。于是插架以储书,叉竿以立画,置酒以娱宾客,极朋友晜②弟之乐。暇取元一代之诗甄综之,得百家焉,业布之通都矣。侠君乃梦有客愉愉,有客瞿瞿,一一十十,容色则殊,或俯而拜,或立而盱③。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乃借钞于藏书者,复得百家焉,未已也。博观乎书画,旁搜乎碑碣,真文梵夹④,靡勿考稽,又不下百家,而元人之诗乃大备矣。
予留吴下,数过君之堂。侠君请予作记。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明童妙妓充于前平头长鬣之奴奔走左右舞歌既阕荆棘生焉惟学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长留天壤间若文选之楼尔雅之台是已。吴多名园,然芜没者何限!而沧浪之亭,乐圃之居,玉山之堂,耕渔之轩,至今名存不废。则以当日有敬业乐群之助,留题尚存也。侠君筑斯堂,媕⑤群雅,将自元而宋而唐而南北朝而汉,悉取以论定焉。吾姑记于壁,用示海内之诵元诗者。
注:①壒:尘埃。②晜:晜,同“昆”,兄长。③盱:张目而视。 ④梵夹:佛经。⑤媕:捕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昼则佛桑放焉放:开放
B.暇取元一代之诗甄综之甄:鉴别
C.予留吴下,数过君之堂过:拜访
D.舞歌既阕,荆棘生焉阕:分段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晓则竹鸡鸣焉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侠君乃梦有客愉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悉取以论定焉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用示海内之诵元诗者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童妙妓/充于前平/头长鬣之奴/奔走左右/舞歌既阕/荆棘生焉/惟学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长留天壤间/若文选之楼/尔雅之台是已。
B.明童妙妓/充于前平/头长鬣之奴/奔走左右/舞歌既阕/荆棘生焉/惟学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长留/天壤间若文选之楼/尔雅之台是已。
C.明童妙妓充于前/平头长鬣之奴奔走左右/舞歌既阕/荆棘生焉/惟学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长留天壤间/若文选之楼/尔雅之台是已。
D.明童妙妓充于前/平头长鬣之奴/奔走左右舞歌/既阕荆棘生焉/惟学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长留天壤间/若文选之楼/尔雅之台是已。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秀野堂的北面是宅第,南面是闾丘坊,还有回廊小径,假山池塘,时有鸡鸣鸟叫,是自然风光和人工美景的巧妙结合。
B.秀野堂里常有文人墨客往来,主人在此放置书架,闲暇时,置酒与友人论诗,忙碌时,就搜集元诗,认真整理并抄录结集。
C.文选楼和尔雅台因为歌舞升平而终于荒芜废弃,只有沧浪亭、乐圃居、玉山堂、耕渔轩,至今名声在外,那是因为题诗尚存。
D.很多的园林建筑,年深日久都会荒废。而真正能传世不朽的,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秀野堂在搜集整理诗歌方面卓有成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6-01 05:20: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以为泉  克:能够
B.者坏 当:阻挡
C.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庶几:差不多
D.是岁余自淮南越省亲  如:到,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泉山之精气所发也   求人可使报秦
B.而不可言尽也 愿十五城请易璧
C.故岸之山多所胁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D.菱芡荷花所附丽 蚓无爪牙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名为记游龙井,不着力描绘龙井景色,而刻意宣扬龙井的“德”。文章说有龙显灵,固然荒诞无稽,但用人的美德比泉的好处,亲切有人情味。
B.全篇在龙井的“龙”字上做足文章:先因祈祷灵验,说相传有龙;再以龙井的“诸德”,说不必怀疑有龙;再以和尚念咒,大鱼跃出,证实传说不谬。
C.尽管龙井的名声很响,但人们对龙井有龙的传说仍然怀疑。作者通过辩才法师之口赞扬了龙井的美德,意在讽刺社会上那些缺少气节、自私自利的人。
D.本文虽意不在记游,却不乏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和生动的记述。描写部分用了许多长短错落的对句,读来绝无说教的枯燥乏味,而富有诗意和美感。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2)“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小题5】用“/”给下面划线的文段断句。

十一月十五日,坐舟至瓦窑岭。偕雪瓯、平子二子,登岸行十余里,溯昌安门。一路看会稽山,恨若有速其步者。过一村庵,坐 水 槛 上 看 枫 尤 有 意 致 立 危 桥 上 四 望 陶 山 在 夕 阳 中 紫 翠 缕起 更 远 更 红 非 画 工 所 能 仿 佛 也。入城,闻戒珠寺钟矣。

(李慈铭《十里看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戆子记
清 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蹋,与天子争是非,坐朝斑,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zhuàng):憨厚而刚直。②司阍(hūn):看门。③眴(shùn ):使眼色。④酡(tuó):饮酒脸红貌。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歌者一觞乎侑:佐助,指劝人饮酒进食
B.诱朴者共媒蘖    媒蘖:挑拨是非
C.主人强之 颔:点头同意 
D.主人语塞,之   谢:感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直接表现戆者憨直特点的一组是(   )
①诧曰:“胡为来哉?”②挥拳逐去。③夺瓶还谏。④戆者止之。⑤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⑥而戆者可用也。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戆子记》是一篇寓言式散文,它主要记叙了三个佣仆的“黠”、“朴”、“戆”的特点,其中描写戆者指桑骂槐斥责主人言行不一的场面生动逼真。
B.黠者见风使舵,心机太多,讨好主人,如请歌伎、进谗言加害书童、寻找戆子的过错,是一个十足的市侩。
C.作者将戆者的厚直敢谏与黠者的狡黠媚上进行对比,将戆者的“可用”与黠者的“不可用”、朴者的“实无用” 进行对比。
D.作者因一“戆”字致使仕途多舛,几十年的宦海浮沉使他对“戆”感受颇深。黠者、朴者、戆者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寄予愤懑,讽刺时弊。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3分。)
(2)、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4分。)
(3)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相州昼锦①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 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 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②不足为公荣; 桓圭衮冕③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 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②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③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相与骈肩迹累:重叠
B.所以彝鼎而被弦歌者铭:铭记
C.以相人遗:留给
D.世有德,为时名卿令:美好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州昼锦堂记”的"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江西人,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C.“卿” 古代既可指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又可作为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还可作为古代夫妻互称。
D.《汉书》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中只有《史记》是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B.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
C.作者虽未登“昼锦堂”,却为能诵读魏国公之诗而高兴,因钦佩其为人而写此文。
D.本文主要叙述韩琦年轻时即高中科举,当时很有声望,虽身居高位却不以此自我夸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 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5分)
(2)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5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灭 摩:同“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焉   称:称道。
C.仲尼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旧闻 失:失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得其道 古今之变
B.退论书策舒其愤   亦欲究天人之际
C.囚请室   妻子何如
D.不得通其 然此可为智者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