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7-08 10:10: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盖言礼可感人。夫礼非独可以感常人,即大恶大不肖之人,亦未尝不可以感。苏溪有朱姓者,素醇善,里人皆慕。值凶岁,群盗夜入其家行劫。朱知盗入,亟起,肃衣冠出拜。群盗皆释戈与揖。遂安椅凳,盗次序坐。亟命家童执羊豕宰之,致享。复谕家僮曰:“将军等不弃贫老,远来顾我。恨我囊中不如往岁,可人封十金、布十匹,为秣马之助。凡二十人,皆一律。”及家僮持金布出,盗拜谢曰:“我辈穷,故来相费,愿以他生相报。”盗辞去,朱送之门,曰:“数年后,贫老家事若少充,烦再来。”盗曰:“感公高谊,若再来犯,天殛我矣。”朱老虽不无费于盗,然神闲气定,何等自在。

又有张公者,群盗至其家,张不胜忿,与辩,固云:“家实无蓄。”不与。盗缚张公挞之,火炙之,须发为焦,强劫三百金去。比甫至一里,张公率健仆操刃,往追杀。盗反戈相向,刺公数枪,死。其子笃爱父,有侠气,自裹粮,携惯捕者数人,迹盗于深山中,尽得之,缚告公之灵。然公所为死于刃,则亦其不善处盗之过矣。无如朱与盗揖让,即三百金已出门,遗焉可也,奈何以七尺之躯为金殉焉?有言:“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之手。”言身重也。非独盗贼,天下之人其不当与较,而当姑容之者,亦多矣,非容彼,乃自容也。

(取材于明人江盈科作品)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安椅凳,盗次序坐   延:延请。
B.及家僮持金布出,盗拜谢曰 再:再三。
C.且固云:“家实无蓄。”不与   靳:吝惜。
D.即三百金已出门,遗焉可也 若:如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殛我矣//固云
B.张不胜忿,与辩//往追杀
C.盗缚张公挞之//自裹粮
D.强劫三百金去//缚告公之灵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素醇善,里人皆慕
朱姓老者平素淳朴善良,当地的人都仰慕他
B.将军等不弃贫老,远来顾我
将军们不嫌穷人和老者,还远道来向我咨询
C.携惯捕者数人,迹盗于深山中
带着一些惯常抓捕的人,在深山中追寻盗贼踪迹
D.则亦其不善处盗之过矣
这也是张公不善于和盗贼打交道而导致的过失啊
【小题4】文中议论说:“天下之人其不当与较,而当姑容之者,亦多矣,非容彼,乃自容也。”大意是说,对很人都不应当计较而应当暂且包容,对他们暂且包容其实就是善待自己。你是否同意这种认识?请结合文中事例或自己的经历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 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 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 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 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 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出。
(《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挺直身子跪着B.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拔剑切而啖之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以其无礼于晋
C.①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樊哙覆其盾于地
A.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良曰:“长于臣。”D.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 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 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 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 难怪项羽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