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孟子·滕文公下》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注】①载不胜:战国时宋国的大夫。②庄岳:齐国一人闹市区的名称。③薛居州:人名。
【小题1】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学习语言,如果一个人教他,而其他人在一旁干扰,就无法学好。
B.孟子认为,如果把一个人放在适合学习语言的环境中,就能够学得好。
C.孟子认为学习语言需要好的环境,一国之君也应该重用善士,一个薛居州这样的善士就可以导正宋王。
D.这段文字孟子是以学习语言为喻,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深远。
【小题2】三字经中提到孟母“择邻处”,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结合选文并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8-15 11:23: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
送浮屠文畅师序
韩 愈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门墙:师门,借指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②夷狄: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与之游乎游:交往 B.当自就其师而问之就:成就
C.人物之所以蕃蕃:繁衍 D.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信:诚实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   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  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 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①③⑤B.④⑤⑥C.③⑤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用“墨名而儒行”打比方,后写文畅禅师结交儒士,喜文章,暗示文畅禅师心慕儒家学说,故和他“谈儒”。
B.作者虽然应柳宗元之约给佛教徒文畅作序,但也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柳宗元为文畅写文却不述儒道的做法。
C.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家之道的宗旨就是积极推行圣人之道,其核心就在于仁义之道和礼乐之道。
D.作者借写序议“儒佛”事,盛赞儒家圣人之道,又暗含对佛教的贬斥,但讲来既不失礼,又站稳立场,可谓难得。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3分)
(2)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3分)
(3)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每题2分)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等到)B.凡再变矣(第二次)
C.大母过余曰(看望)D.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指代对象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予居于此先妣抚甚厚B.妪每谓余曰 母立于兹  
C.汝姊在吾怀从板外相为应答D.儿寒乎?欲食乎?久不见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黎丘丈人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女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也。

――节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慎行·疑似》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昔也往于东邑(2)知之
【小题2】与“汝苦我”中的“道”的词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于道也,不成章不达B.之胜强,柔之胜刚
C.必念“观音菩萨”千遍D.故声闻过情,君子
【小题3】与“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安得不汝怒耶B.闻道百
C.阳冰试弦歌于当涂D.不知鬼悉何所畏忌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2)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小题5】《吕氏春秋》是著名的_______家(哲学流派)代表作,“黎丘丈人”已经成为一个成语,喻指_________的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 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 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③大号:年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寄目偿所愿焉 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于此阁燕:通“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十四年,言事斥守揭阳
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又不得过南昌观所谓滕王阁者
故舍汝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
积土成山,风雨兴
D.子为我记之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庶几乎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B.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C.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D.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只有滕王阁是第一,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等到三王写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它。元和十四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您的手下做官,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满足所期望的事情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把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作为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都停止了,一切都正常运行。大的事情通过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过了一些时日,在短时间内,百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您在很远的地方游山玩水。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你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你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您说:“是。”于是栋梁,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石,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修治它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荒废作为后人的景观。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你替我记录这件事情。”我既然因为没有到达景观做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做文章。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一天,袁州刺史韩愈写。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登扫叶楼记1

清管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2,历钟阜3,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4,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5,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鹜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1扫叶楼:在今南京市清凉山,清初,明朝遗老龚贤自号扫叶僧居此,因得名,后曾改为僧院,现为清凉山名胜之一。  2石头,即石头山。清凉山一名石头山。  3钟阜: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南京城东。 4燕子矶:在南京东北郊长江边,矶头屹立江岸,三面悬绝,宛如飞燕。登矶俯视,势及险峻。 5金坛:县名,在江苏省西南部。
【小题1】管同是清“桐城派”的作家之一,请再写其一代表人物_______。
【小题2】说说划线句“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的写景比较有特点,下列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于岑山之巅”、“近接城市,远挹江岛”从方位的角度来状物,给人以景物的概貌。
B.“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从命名的原因来写景。
C.“堆黄叠青,艳若绮绣”,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再现了扫叶楼幽旷瑰奇的景物特点。
D.“烟村云舍,沙鸟风帆”,用白描的手法信手拈来,平淡中见雅趣。
【小题4】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引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叹。本文的作者表达了对“奇胜之景”怎样的认识?试比较两者在写作意图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