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1题。(6分)
东坡在玉堂(注:翰林院的代称)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日“柳
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转引自《词话丛编》)
【小题1】文段中的柳七、柳郎中指著名词人__ __,幕士巧妙地把他和“学士”(苏轼)的词风加以比较。这两派词风,前者是__ __派,后者是    派。(3分)
【小题2】用竖线为下面文字断句。(3分)
学 士 词 须 关 西 大 汉 铜 琵 琶 铁 绰 板 唱 大 江 东 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7-03-02 11:00: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青溪别业记

(清)廖燕

①青溪别业者,为金陵鹤闲朱先生读书处也。予未至其地,其胜概则不可得而知者焉。今得而记之者,□因其嗣君林修未予道其详也。

②林修于兹岁甲子春自金陵来粤。袖图示予曰:“予族始家四明,至于祖双塘公值流寇之乱,以越地濒海不可居,遂徙家金陵。父鹤闲公以孝廉历宦荆楚,虽清白所遗,而堂构恢廓,颇称名阀。有别业在秦淮名青溪者,为予祖父及予身三灯火之地,兹图是其大略者。君其为予记之。”

③予按其图,青溪为秦淮胜地。唐诗人王昌龄曾卜居于此。而别业隶其中,园林泉石,左右环绕,其最高而迥出城堞者,曰尘外楼,鹫岭、蒋岭、虎踞诸胜隐然在望。而沿溪一带,阁其上者八九,可弈可钓。对岸游人,曳屐扶筇,往来短篁疏柳间。凡图之所有者,皆可书而记也。

④虽然,人当役境,不当为境所役。故舜禹有天下而不与,颜子陋巷而不改其乐。有舜禹之心,则虽天台、雁荡、罗浮以及鄱阳、洞庭伟丽奇崛之景,只如其胸中文章之所变现。有颜子之心,则虽一箪一瓢,皆足以寄其心斋坐忘之怀。况兹园林泉石之胜,有可乐而可游者耶?自非然者,吾俱其诱于物者必多也。此林修所以欲记之,而有所取舍于其间也。呜呼!知林修,则可以知鹤闲先生焉。于是乎书。

(注)①与:私有,享有。②自:假如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
A.亦B.夫C.故D.盖
【小题2】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第④段中“舜禹之心”和“颜子之心”可贵之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下列关于“青溪别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溪别业是作者仰慕已久的秦淮名胜。
B.青溪别业有鹫岭、蒋岭、虎踞等美景。
C.青溪别业曾有唐代诗人王昌龄居住过。
D.青溪别业是朱家三代人生活过的地方。
【小题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王阮亭

尤侗

①来书谓仆《清平调》一剧,为吾辈伸眉吐气,第不图肥婢竞远胜冬烘试官,摩诘出公主之门。太白以贵妃上第,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读竟太息,又复起舞。

②仆谓天下试官皆妇人耳,若闺阁怜才反过试官十倍。太白赋《清平调》、《上清调》,贵妃以玻璃七宣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饮,敛绣巾再拜,不正天子门生真为贵妃弟子矣!

③假使太白当年果中状元,不过盲宰相作试官耳,不幸出林甫、国忠之门,耻孰甚焉?何如玉环一顾笑于朱衣万点乎?然仆甫脱稿,即有罪我为骂状元者,昔王渼陂作《杜甫游春》剧,人谓其骂宰相,今仆亦遭此语,何李白、杜甫之不幸,而林甫、力士接踵于世也。此又仆之助公太息者也。

(注释)①《清平调》:尤侗所撰杂剧,戏说唐代诗人李白等三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剧中,唐玄宗让“知音懂律”的杨贵妃任主考,杨贵妃选李白所作《清平调》一曲为压卷,取为状元。②林甫、国忠:指唐玄宗时的奸臣李林甫、杨国忠。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第不肥婢竟远胜冬烘试官
(2)林甫、力士接踵于世
【小题2】下列选项最符合“乃知世间冬烘试官愧巾帼多矣”原意的一项是(    )。
A.于是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愧对许多女性。
B.因此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因为女性而惭愧。
C.才知道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在女性面前应该感到惭愧。
D.人世间那些昏聩无能的试官竟然知道女性会因此而惭愧的。
【小题3】第②段列举李白和杨贵妃的例子,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小题4】作者认为假使李白当年果真中了状元,也是件可耻的事,因为___________。
【小题5】谈谈你对第③段“此又仆之助公太息”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菴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誖否耶?
——选自《四部丛刊》本《尧峰文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工木为橱间:同时
B.部居类汇,各以其次:顺序、秩序
C.指书而欣然笑曰因:因此
D.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专一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B.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C.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D.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山徐健菴先生,把藏书按经史子集的秩序放置,并贴上白色的标签,套上浅黄的封套,一打开书橱,灿然在目。
B.作者先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点明“传是楼”的;再由受命写记而合理地过渡到对藏书意义的议论和对徐健庵传书给后代行为的褒扬,最后以自谦之词来收束全文。
C.作者认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践而有所体会之难。层层递进,把道理说得很清楚。
D.这篇记是作者应昆山徐健庵先生所要求而欣然答应,马上写成的。写法自然,结构清晰,主题思想鲜明,是此类文章的佳作。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5分)
(2)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