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慕:羡慕
B.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信:确实,果真
C.而尝极东方,出沧海极:穷尽
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固:本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羲之之书晚乃善乃作《怀沙》之赋
C.虽一能不以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小题3】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小题4】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
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D.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3分)
(2)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3分)
(3)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4-20 04:38: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不还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B.上而民和唱:歌唱
C.无之而不靡:倒下
D.其党与察:仔细看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然越人为以求荣也胡为乎遑遑欲何
B.礼仪修任贤德也人非生知之者
C.各小大之材处其位忠之属也,可一战,战则请从
D.故观所举而治乱可见也 则或咎欲出者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喜欢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小题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4分)
(2)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3分)
(3)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2分)

同类题4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更严重)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提升)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共同审察)
D.刘侥幸,卒保余年(差不多)
【小题2】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沛公安在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D.臣以供养无主
【小题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未尝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
③不名节 ④愿陛下悯愚诚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小题4】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