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今人君论臣子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了。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zhān)鲔(wěi)(鳣鲔,古书上指鲟鱼一类的鱼)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4-05 10:1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典学斋记

朱舜水

①人之所以必资于学者  ?盖前人之学也已成,所以著之即为教;后人之学也,未成而求成,因以循古先圣贤之道而为之,斯为学。学至于人也,其执柯伐柯也乎!今人以学为戏,邯郸之步履,优孟之衣冠,皆为学矣。或者以学为市,脩其天爵②,以要人爵;既得人爵③,弃其天爵,皆为学矣,无怪乎终身为学,终身未之学也!

②夫学者,所以学为人尔。子臣弟友,皆为学之地,忠孝谨信,皆为学之方,出入定省,皆为学之时,诗书执礼,皆为学之具。终身处于学之中,而一心越于学之外,欲求如古圣先贤也,其可得乎?

③五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始之于典学也。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终之于典学也。终始典于学,而学有不成者乎?歌焉诵焉,泳焉游焉,而学有不典者乎?至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则与学化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者也。

④夫典者,常也,宪也,谓一念离此,无以为法。九峰先生谓常在于学,是犹与学为二也。吾子资质温淳,学之无有不至。昔者自谓性非善,亦非恶,岂有学焉而为不善人者乎?特患志意未定,当以论学取友,亲贤进业为务,其毋纳履于鲍鱼之肆乎!

⑤清源季敬名务本,初及吾门,遂从其君而西北归,何以赠之?略举为学之大意,以道其行云。

(注)①执柯伐柯:拿着斧柄伐木作斧柄,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不会有大差别。②天爵:指高尚的道德修养。③人爵:一种被封赐的社会地位。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词是(    )。
A.矣B.何C.乎D.耶
【小题2】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出了为学的目的就是在于学习做人的观点。
B.阐明了为学的对象、内容、时机、工具等方面。
C.指出了为学应该专注于学习的本质而非其形式。
D.论证了只要向古圣先哲们学习就可以学有所成。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写作意图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希望季敬为学时能做到“典学”。
B.希望季敬为学时志意应明确坚定。
C.希望季敬学习九峰先生的为学之法。
D.希望季敬为学时亲贤进业寻求性善。
【小题4】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简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同类题2

阅读《石钟山记》节选,完成各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李渤之陋也。

【小题1】与“得双石于潭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以钟罄置水中B.而大声发于水上
C.古之人不余欺也D.石之铿然有声者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空 中 而 多 窍 与 风 水 相 吞 吐 有 窾 坎 镗 鞑 之 声 与 向 之 噌 吰 者 相 应 如 乐 作 焉
【小题3】文中作者有三次不同含义的“笑”,请分析。
(1)余固而不信也
(2)因谓迈曰
(3)而李渤之陋也
【小题4】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独特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⑤,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诸暨被兵特甚被:遭遇,遭受。
B.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辟: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殷:深重、酷烈。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B.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乃设九宾礼于廷。
C.生民各安其业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小题3】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B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C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D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