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1】给加线字词释义(4分)
纵一苇之所   (  ) 万顷之茫然( )  
浩浩乎如冯虚风( ) 歌而和之  (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輮使之也凌万顷之茫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而耻学
C.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师道不传也久矣
D.少,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积土成山,风雨兴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此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2分)
例:幽壑之潜蛟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B.是故益圣,愚益愚
C.李牧连D.吾从而
【小题4】有人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徘徊”二字用得极妙。你能说说其妙在何处?(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6-04 09:59: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世之余烈奋:发展。
B.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C.名城,杀豪杰隳:毁坏。
D.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镝:兵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吞二周而诸侯
B.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C.以天下之民
D.取百越之地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
C.自以为关中之固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小题4】请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2

用课文中的语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4)《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7)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
(9)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智伯伐赵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提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
B.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
C.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
D.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
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吕不韦纳秦太子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卯城。故往说之口:“子傒 ¹ 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约,自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²。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赵未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而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间曰:“陛下尝车于赵矣,赵之豪桀,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介之使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其计。王后劝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为太子。
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⒈ 子傒,秦太子,异人之异母兄也。
⒉ 朝生,指木槿花,朝开暮落,其命不寿。
【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日约,自为粪土违背,违反B.王后请而立之真挚地,诚恳地
C.陛下尝车于赵矣停止,停留D.王以为然,其计以……为奇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子使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赵未遣负青天而莫夭阏者
C.不韦使楚服见某所,母立于兹
D.大王无一介之使存之安能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吕不韦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又是一个渴求功名的政治投机者,目光长远,善于游说谋划,结交、辅佐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B.阳泉君作为王后的弟弟,富贵显赫,但在秦国当时的朝局下,也面临着潜在的巨大祸患。
C.赵国本来是不放人质的,但吕不韦游说赵国,说秦国如果要是和赵国撕破脸,光靠一个人质是没用的,还不如现在送人质回国,可以趁机捞取一笔丰厚的赎金,还能有恩于人质。
D.秦公子异人穿着楚人的服装去见王后,博得了本是楚人的王后的欢心,被王后当作儿子来对待,并被重新改名叫“楚”。
【小题4】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2分)

(2)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奋六世之余烈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惑而不从师
C.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以弱天下之民 ②以手抚膺坐长叹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施行一系列政策以巩固政权,如焚书、毁城、销毁兵器等。
B.秦始皇认为,凭借严苛的统治手段和稳固的军事防御,他的子孙就可世代称帝。
C.文段采用夸张、对比、铺陈等手法,通过正反对比,表现了始皇的实力和野心。
D.文段极言始皇夺天下之猛和守天下之严,以秦前期气势之盛反衬后期败亡之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