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 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⑤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⑥封:培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竹本固,固以树德 本:本来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假借
C.履及于亭之东南隅履:步履
D.刑余之材,长无寻焉长:生长
【小题2】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
A.授校书郎B.贞以立志
C.而见贱俗人之目D.翦弃若是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庭院中种竹子的人,大多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B.相国死了之后,他的故居被捐赠出来,给人居住。
C.本文以“竹似贤”一句,统领全文,娓娓道来。
D.本文从多方面写“养竹”的方法,内容翔实丰富。
【小题4】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乃 芟 蘙 荟 除 粪 壤 疏 其 间 封 其 下 不 终 日 而 毕 于 是 日 出 有 清 阴 风 来 有 清 声 依 依 然 欣 欣 然 若 有 情 于 感 遇 也
(2)翻译。(6分)
①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15 07:32: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日,早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肌,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后,出门而望蚤:通“早”
B.乃一得间:中间
C.更别塘求钓处诣:到
D.问之常钓家,如是率:大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余疑钓不善 动而掣则无有
B.倚竿岸樊哙覆其盾
C.起立伺之今人有功击之
D.亦知其趣置土石
【小题3】与“问之常钓家”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
A.亚父者,范增也
B.吾属今为之虏也
C.欲呼张良与俱去
D.大王来何操
【小题4】文中画线句表现了钓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②饵钩而下之。
③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B.托遗响于悲风遗响:指洞箫的余音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正地坐
D.举匏樽以相属:同“嘱”, 嘱托,托付。
【小题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乌鹊南飞
A.孤舟之嫠妇。
B.山之高而止
C.踞而遨
D.顺流而
【小题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C.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也。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泛指绳索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所以失之者 ②尔三矢
B.①皆背晋以归梁 ②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C.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①方其系燕父子组 ②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小题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小题4】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5】下列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小题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将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C.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D.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晋王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词婉。
【小题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8】简答题。
(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答。
(2)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3)第四段以反问结尾,有何用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之未始游,游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二)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共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攀援而登,箕踞而 遨:游览,观赏
B.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引导
C.然后知吾之未始游 向:先前
D.非吾之所有    苟:如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望西山,始指异/ 惟江上清风
B.游是乎始 / 此非曹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至无见而犹不欲归 / 而吾与子之共食
D.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 蟹六跪二螯
【小题3】下列对节选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苏文中的主客问答其实是苏轼两种人生态度的交锋。
B.苏文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在朋友的安慰下,苏轼最终从苦闷中走出来,通过明月与江水的阐述引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对比,表达了寄情自然的旷达情怀。
C.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郁闷,于是游山玩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之情。本文是作者宴游西山之后所作,先写游其他山水时的心情的抑郁,以此来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心有所托的精神的愉悦。
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柳文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仿佛融入西山景色之中,忘情于山水,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岳飞受命招捕杨幺。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贼党黄佐曰:“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必善遇我。”遂降。飞单骑按其部,拊佐背曰:“子知逆顺者。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报。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州,参政席益与浚语,疑飞玩寇,欲以闻。浚曰:“岳侯,忠孝人也。兵有深机,胡可易言?”益惭而止。黄佐袭周伦砦,杀伦,擒其统制陈贵等。会召浚还防秋。飞袖小图示浚,浚欲俟来年议之。飞曰:“以王师攻水寇,则难;以水寇攻水寇,则易。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所以难;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浚许之。飞遂如鼎州。黄佐招杨钦来降,飞喜曰:“杨钦骁悍,既降,贼腹心溃矣!”

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乃复遣归湖中。两日,钦说余端、刘诜等降,飞诡骂曰:“贼不尽降,何来也?”杖之,复令入湖。是夜掩贼营,降其众数万。幺负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汊,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贼怒来追,则草木壅积,舟轮碍不行。飞亟遣兵击之。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尽坏。幺投水,牛皋擒斩之。飞入贼垒,余酋惊曰:“何神也?”俱降。飞亲行诸砦慰抚之,纵老弱归田,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浚叹曰:“岳侯神算也!”

冯评

岳飞谋亦欲造大舟,湖南运判薛弼谓岳曰:“若是,非岁月不胜。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今大旱,河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遂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彼坏在目前矣。”岳从之,遂平幺。人知岳侯神算,而不知计出薛弼。从来名将名相,未有不资人以成功者。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B.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C.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D.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政,即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但地位最高,实为正宰相。
B.都督,中国古代军事首长官名。最初是监督军队之官,三国时正式成为军事职称,魏晋时发展成为中央或地方军事领导长官。有时中央官员去地方监管军队也加都督职称。
C.统制,宋代武官名。北宋为防将领专兵,战时临时选派一人以“都统制”之名节制兵马。到南宋时朝廷设置“御营司都统制”,“统制”始成为禁军将官之职衔。
D.运判是转运判官的简称,为转运司属官。转运司始设置于唐代,专司全国粮米财货转运及出纳等事务,至宋代职官最为完善,职权扩展至监察地方官等,其长官为转运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飞善于安抚降众,并且常常是亲自安抚,甚至是独自一人去安抚,这既体现了岳飞的大智,更体现了岳飞的大勇。
B.岳飞作战极富韬略,有论者评之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家。但这些作战计谋也并非都是岳飞的自出机杼,平杨幺之策就是薛弼所献。所以从来名将名相,未有不资人以成功者。
C.对杨幺部众中的少壮者,岳飞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而对老弱者,岳飞是籍没他们的家产,将其人归入官府为奴,彻底解除他们对宋朝政府的威胁。
D.岳飞作战扬长避短,他故意派人到水浅的地方去辱骂杨幺,激怒杨幺出战,使杨幺军队失去自己的优势而被彻底击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
(2)飞亟遣兵击之。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