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万章)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受之,暴①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②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
(注)①暴:公开介绍。②而:如果。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于得天下这件事心存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C.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是伟大的尧。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小题2】(小题2)孟子引用《太誓》里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阐明的是什么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28 02:08: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太和山记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不二庵,抵五龙。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仰视碧落,宛若瓮口。度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希夷:唐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太子岩不二庵 历:经过
B.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循:沿着,顺着
C.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也 度:涉及,达到
D.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寿:寿辰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B.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C.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D.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霞客打算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然后返回紫霄岩,但这一路线迂回绕路不方便,被轿夫们否定了。
B.徐霞客经过白云岩、仙龟岩之后,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涧底,见到了青羊桥。山涧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其上。
C.太和山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这与华山不同,华山四周都是石壁,山脚没有什么高大奇特的树木。
D.太和山上奇景迭出,有诸多奇异的岩石,还有竹笆桥、榔梅花、青羊桥、攒天岭、五龙宫、自然庵、凌虚岩、传经台、榔梅台、五针松等景物。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2)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答张籍书
韩 愈
愈始者见吾子于人人之中,固有异焉;及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岂惟吾子之不遗,抑仆之所遇有时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之阙焉无言,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然吾子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
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之,排前二家有年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者亦有矣,闻而疑者又有倍焉。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
吾子又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裎也。若商论不能下气,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其他俟相见。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愈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 ①《新史》载:籍性狷直,尝责愈喜博塞,及为驳杂之说,议论好胜人,其排佛老,不能著书若扬雄、孟轲以垂世。②下气:态度恭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惟吾子之不遗遗:遗留
B.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訾:指责
C.吾岂有爱于力乎哉爱:吝惜
D.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薄:将近
【小题2】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张籍的质疑,作者一一给予答复或给予照应,阐述了他对著书传世等问题的看法。
B.首段先扬后抑,先赞赏张籍,并盼望对方的意见,既表示谦恭,又表明意见不能与他苟同。
C.韩愈面对张籍之“讥”据理力争,但也坦然承认自己的态度时常不够恭顺,当求改进。
D.本文叙述句、并列和递进的排比句、反问句和谐交织,使文章跌宕多姿,气势充沛。

同类题5

阅读《阿房宫赋》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ks5u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小题1】下列句中“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3分)
A.齐、楚精英B.秦人视,亦不甚惜
C.句读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
【小题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六王毕,四海—    ②辞楼下殿,来于秦    ③骊山构而西折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  ⑤后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割 ⑦秦者,秦也
A.①④⑦/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⑤D.①③⑥/②④⑦/⑤
【小题3】下列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戍卒叫,函谷举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不患人之不己知
【小题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
B.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多宫人的——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
C.“明星荧荧”至“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方面描写宫女生活的奢侈豪华,从而反映秦王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
D.写宫中珍宝之多,—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他们劫掠抢夺的行径。
【小题5】翻译(6分)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小题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秦 人 不 暇 自 哀 而 后 人 哀 之 后 人 哀 之 而 不 鉴 之 亦 使 后 人 而 复 哀 后 人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