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安  危
韩非子
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以动则胜,以静则安。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顺,故后世服。今使人去饥寒,虽贲、育不能行;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不能安。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
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
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尽如比干,则上不失,下不亡。不权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身尽如比干,故国不得一安。废尧、舜而立桀、纣,则人不得乐所长而忧所短。失所长,则国家无功;守所短,则民不乐生。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上空虚于国,内不充满于名实,故臣得夺主。杀天子也,而无是非;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诛于无罪,使伛以天性剖背。以诈伪为是,天性为非,小得胜大。
明主坚内,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远者无有。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使殷不遗于朝,则周不敢望秋毫于境。而况敢易位乎?
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临之而法,去之而思。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能立道于往古而垂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身于为非爱:喜欢
B.是殷人之尽如比干幸:希望
C.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相称
D.故周之夺殷也,拾于庭遗:丢失的东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使谗谀诈伪为贵使伛天性剖背
B.废自然,虽顺道不立故小痛在体长利在身
C.强勇之所不能行,上不能安尽如比干,上不失,下不亡
D.闻古扁鹊治其病也是幸殷人尽如比干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论证“国不得安”的一组是(  )
① 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   ② 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
③ 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   ④ 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
⑤ 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 ⑥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
A.①②⑤B.③⑤⑥C.③④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狂奔的车子上不会产生孔子那样的智者,在倒扣的船只下不会产生伯夷那样的廉者。
B.国君要是不停地去搜刮民众,民众就会说再也没有了,民众要是一无所有了,也就自然会轻视国家的法令。
C.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能否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强弱,因此,有时弱国也可以战胜强国,小国也可以战胜大国。
D.尧和当时的国民并没有订立牢靠的盟约,但治国原则能够行得通,所以,成为明君不需要制订什么法令。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5分)
(2) 能立道于往古而垂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06 01:44: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的语段均出自《世说新语》,阅读并回答问题
(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2)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3)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吏。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4)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贼攻郡 值:遇到
B.歆辄之  难:拒绝
C.相率赙数百万    致:达到
D.不亦乎  达:到达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山居斗鸡记
(明)袁宏道
余向在山居,南邻一姓金氏,隐于掾,爱畜美鸡。一姓蒋氏,隐于商,从燕地归,得一巨鸡。燕地种原巨,而此巨特甚。足高尺许,粗毛厉嘴,行迟迟,有野鹳状,婆娑可人。群鸡见之,辄避去。独掾隐家一鸡,纵步饮啄如常,玉羽金冠,娟然更又可人。然其体状,较之巨鸡,止可五之一。巨鸡遇之,侮其小,随意加啄。美鸡体状虽小,气不肯下,便跃然起斗。巨鸡张翅雄视,时欲即下;美鸡惟凝意抵防,不敢轻发。于是各张武勇,且前且后,两两相持,每费余刻。巨鸡或逞雄一下,美鸡自分不能当,即乘来势,从匿巨鸡胯下,避其冲甚巧。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美鸡从巨鸡尾后腾起,乘其不意,亦得一加于巨鸡。巨鸡才一受毒,便怒张扑来,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
余自初观斗至此,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则大生欢喜,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卒不可得,而亦终不想及为之所,美鸡将不堪。
余正在烦恼间,有童子从东来,停足凝眸,既而抱不平,乃手搏巨鸡,容美鸡恣意数啄,复大挥巨鸡几掌。巨鸡失势遁去,美鸡乘势蹑其后,直抵其家。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如是再四。适两书生过,见童子谆谆用意为此,乃笑曰:“我未见人而乃与畜类相搏以为事也。”童子曰:“较之读书带乌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两书生愧去。
余久病,未尝出里许,世间锄强扶弱豪行快举,了不得见;见此以为奇,逢人便说。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鸡自不能当分:料想
B.美鸡将不堪:经得起,忍受
C.巨鸡失势去遁:逃走
D.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不可得卒:通“猝”,突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抵见美鸡得一捷百步而后止
B.见此以为奇铸以为金人十二
C.其体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不知须臾之学也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形体、姿态、气势等方面写“巨鸡”与“美鸡”相争斗,形神逼肖,生动有趣。引人人胜。
B.袁宏道曾在朝中任职,但他鄙弃官场,淡泊名利,文章多写身边琐事,情调闲适,诙谐风趣,本文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
C.作者写斗鸡,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原本平淡的小事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并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了深刻的主题。
D.本文可认为是一篇纪实性散文,也可认为是一篇寓言式作品,作者借童子之口讥讽两书生的话中暗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3分)
(2)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3分)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向之韫犊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 ①爱:通“”,隐蔽。②趫:行动轻捷。③黾侻跧:黾(mǐn):勉强。侻(tuō):狡猾。跧(quán):蜷缩。④:油灯。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观虞人生者致:抓获、捉到。
B.其穿巾箱之患孔:打洞,使动用法。
C.某既居,果遭其耗 暴:突然。
D.予以是益狸矣宝:珍视,意动用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颇患之,抱痒疾
②其是,孰能御之
B.①能凌侮于人,其人无御之之术
②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虽乏,人智奈之何
②路曼曼修远兮
D.①故桀朝鼠多关龙逢斩
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江浙之梅皆病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我家”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
①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②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③张爪呀牙,划泄怒声 ④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⑤借椟以收拾衣
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⑥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
A.①②⑤ B.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同类题5

阅读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片断),完成下面的题目。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上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①也。今我②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③,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④直,怠若⑤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⑥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许暴憎。其为不虚取值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 饮食:给……喝酒吃肉。
B.而民莫敢其怒与黜罚者。 肆:放任。
C.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假令:代理县令。
D.老弱无怀诈憎。 暴:外表显露。
【小题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则必甚怒黜罚之矣
(2)早作夜思
(3)今天下多类此
(4)故赏酒肉而重之以辞
A.(1)(2)不同,(3)(4)也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相同,(3)(4)不同。
D.(1)(2)相同,(3)(4)也相同。
【小题3】对第一自然段中标了序号的6个代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 ②我 ③之 ④若 ⑤若 ⑥其
A.①②为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相同
B.③⑥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不同
C.④⑤为第二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不同
D.①③④指代的对象相同
【小题4】对①“出其十一佣乎吏”、②“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今年)要拿1/10的收获服务于官吏。
②他是不白取俸禄的啊;
B.①(每年)要拿出11个月的收获交给官吏。
②他算得上不白取俸禄了!
C.①(每年)要拿出1/10的收获雇用官吏。
②他确实算得上是不白取俸禄的人啊!
D.①(每年)要拿出11个月的收获雇佣官吏。
②他算得上是不白取俸禄的正直的人了。
【小题5】文中能准确概括“人民是主人”这一意思的一项是( )
A.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B.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矣!
C.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D.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