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2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小题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4分)
【小题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29 04:09: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氏浩然堂记

新喻吴君,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浍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濊淫溢,充塞坑谷。然后滂洋东流,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尝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今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渟,得下而流,忘己而因物,不为易勇,不为险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平居以养其心,足乎内,无待乎外,其中潢漾①,与天地相终始。止则物莫之测,行则物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夷狄患难而不屈,临乎死生得失而不惧,盖亦未有不浩然者也。故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今余将登子之堂,举酒相属,击槁木而歌,徜徉乎万物之外,子信以为能浩然矣乎?”

元丰四年七月九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潢漾:浩荡无迹貌。②写作本文时,苏辙是受苏轼牵连而谪贬在筠州做卖盐酒的小吏。
【小题1】对“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理解正确的一项
A.我私下里很高兴,但不知道为什么高兴,请替我分析其中的缘故。
B.我私下里很高兴,但不是很理解孟子的说法,请为我解释其中的缘故。
C.我私下里很高兴,但不知道吴君的想法,请给我解说命名的缘由。
D.我私下里很高兴,但不知道命名者的想法,请替我解说命名的缘由。
【小题2】简析第二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文中与之相呼应的语句是:
【小题4】作者在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时,有所变动,你认为这合适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小题5】阐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4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B.而江河(绝:到达)
C.而闻者(彰:清楚)
D.用心也(躁:浮躁,不专一)
【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体验的“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B.荀子的文字朴实浑厚,节选两段文字中选取的材料大都于生活,深入浅出,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求学的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劝学”,阐明学习要积累、要坚持不懈和要讲方法的道理。
D.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手法,从正反两面设喻,如“骐骥”与“驽马”,“蚓”与“鳝”等,形象生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 愈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于此。情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怜焉。愈再拜。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命十有九日    凡:总共。
B.犹足以于此 方:相比。
C.情辞蹙  隘:狭隘。
D.亦惟少怜焉 垂:上施于下,赐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 今其智反不能及
B.然后呼而望也 及其所既倦
C.以蹈穷饿之水火     徘徊斗牛之间
D.阁下亦闻而见之矣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之前已向宰相呈书,但等了十九天都没有得到回复,他感到惶恐却又不敢“逃遁”,只能再次上书。
B.韩愈自比为“蹈水火者”,认为在身边的哪怕是与自己有仇怨的人,自己也会大声呼救,以此表达期望被提拔的急切心情。
C.有人对韩愈说宰相之所以不提拔他是因时机不对,韩愈巧用比喻逐层剖析,运用强烈的反问语气,驳斥了这种观点。
D.韩愈信中自认为比得上“盗”“管库”一类的人,期望宰相能够不拘一格提拔自己,情辞恳切、不卑不亢。
【小题4】用“/”给文中字体加粗的部分断句。
有 观 溺 于 水 而 爇 于 火 者 有 可 救 之 道 而 终 莫 之 救 也 阁 下 且 以 为 仁 人 乎 哉 不 然 若 愈 者 亦 君 子 之 所 宜 动 心 者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
(2)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