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教约
(明)王守仁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纳绎反覆,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选自《阳明传习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 得无:是不是。 |
B.往来街衢,步趋礼节 趋:小步快走。 |
C.审其仪节,度其容止 审:反复分析、推究。 |
D.此其大略也 大略:大的方略、谋略。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
B.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
C.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
D.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给他的书院订立的规矩中,明确要求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且强调要常抓不懈,养成习惯。 |
B.王阳明注重诗教,《教约》第二段先对学生提出诵读要求,然后对教员和学校提出要求,思虑十分完备。 |
C.王阳明对修习礼节要求简明而严格,每日清晨诸生必先参揖,强调久而成习,养成德性。“揖”为相见礼,站立姿态,不需跪拜。 |
D.王阳明对文化知识教学提出的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熟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暗合心理学规律,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2)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阳明传习录•教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