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投知己书
[宋】张耒
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故工乐者能使喜愠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戚见于其容。当其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也,盖虽欲自掩而不可得。昔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谋哉?惟其专意一心以事其技,故意之所动,默然相授而不自知也。
某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
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计其安居饱燠①,脱忧危而解逼仄②,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耒素于其身,无有其一。故虽出仕四方,而门单族薄,执版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其穷愁困苦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
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
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如某之穷者,亦可谓之极矣。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长歌恸哭,诟骂怨怒,可喜可骇,可爱可恶,出驰而入息,阳厉而阴肃,沛然于文。耒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耒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
【注释】①燠(yù):暖。②逼仄:窘迫。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逆:违背 |
B.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口口口口口矜尚:夸耀 |
C.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口口口口口口暴:显露 |
D.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腼:谦辞,浅薄 |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口口口口口口口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B.①执版趟拜以见大吏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C.①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口口口口口口口②其远面无所至极邪 |
D.①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口口口口口口口②然微以自文于君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写给朝廷某官的一封书信,文中就“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的观点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阐述,并直截了当地向某官表达了提携自己的愿望。 |
B.借伯牙鼓琴而子期知音的典故,说明技艺的精湛在于专注。当人真正达于专注的境界,就会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使创作者与接受者有不期而遇的情感交流。 |
C.作者自陈遍历生活的艰辛折磨,遍观古今文章,“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认为文章写作有舒忧慰藉的功能,困穷之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发愤创作。 |
D.本文语言朴实,风格平易。作者认为文章是生活体验的真实表现,要注重对个人主观感受的抒写,体现了对文学真实性的重视和对充实自然的文风的倡导。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工乐者能使喜愠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戚见于其容。
(2)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