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翻译(3句,1、2句3分,第3句2分,共8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刺谬乎?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6-10 12:5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小题2】选出加点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臣卑鄙  临崩寄臣大事B.受命伤先帝之明
C.遂许先帝驱驰  是众议举宠为督D.昭陛下平明之理 告先帝之灵
【小题3】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夙夜忧叹(早晚)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小题4】翻译: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务必。
B.廉颇、赵奢之制其兵 伦:辈,类。
C.以十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秦无亡矢遗镞之   费:耗费。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五十步笑百步 ②君臣固守窥周室
B.①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②秦有余力而制
C.①则不可同年语矣 ②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D.①践华为城,河为池     ②蒙故业,遗策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立法度,务耕织
C.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
【小题4】下面是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