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 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 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 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次第:齐整
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尔尔:这样
D.碑皆不堪读不堪:不能忍受
【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3分)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2)溪周之,非桥不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6-10 11:0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王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对于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而感到非常惋惜。
B.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的统一,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D.平坦的、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转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子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者,而后乃今将国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葬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天:天边
B.故九万里,则风在下矣   斯:这
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众人:一般人
D.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   劝:劝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苍苍 五亩宅,树之以桑
B.正色邪 日与徒上高山
C.宋荣子犹然笑之   某所,母立于兹
D.置杯则胶   积水成渊,蛟龙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开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巨鲲大鹏的形象,然后用《齐谐》这本记述怪异事物的书的相关记载,来证明大鹏南飞要凭借六月的大风,没有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
B.作者通过夸张类比,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小”的蜩与学鸠、朝菌与蟪蛄,不仅不及“大”的冥灵、大椿、彭祖,而且都是“有所待”的。
C.文章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明确指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都没有做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D.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方法,阐明万物的区别只是“小大之辩”,都是“有所待”的,惟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做到“逍遥游”的境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小题5】请用“/”给下面文言文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

庄周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然后图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一乡,德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小大之也   辩:区别
B.行一乡 比:合
C.云气 绝:直上穿过
D.犹有所者也   待:等待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农人告余春及
B.适南冥也     穷益坚
C.汤问棘也是已 二虫又何知
D.我腾跃上     夫列子御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后图
A.德一君B.乐书以消忧
C.三江而带五湖D.则刘病
【小题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彼且奚适也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小题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小题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小题7】用斜线(/)为链接材料中划线句子断句。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链接材料)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小题8】请简要说明庄子为什么拒绝楚威王的招聘。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张君名彻,字某,以进士累官至范阳府监察御史。长庆元年,今牛宰相为御史中丞,奏君名迹中御史选,诏即以为御史。其府惜不敢留,遣之,而密奏:“幽州将父子继续,不廷选且久,今新收,臣又始至孤怯,须强佐乃济。”发半道,有诏以君还之,仍迁殿中侍御史,加赐朱衣银鱼。

②至数日,军乱,怨其府从事,尽杀之,而囚其帅。且相约:张御史长者,毋侮辱轹蹙我事,毋庸杀。置之帅所。月余,闻有中贵人自京师至,君谓其帅:“公无负此土人,上使至,可因请见自辨,幸得脱免归。”即推门求出。守者以告其魁,魁与其徒皆骇,曰:“必张御史。张御史忠义,必为其帅告此,余人不如迁之别馆。”即与众出君。君出门,骂众曰:“汝何敢反!前日吴元济斩东市,昨日李师道斩于军中,同恶者父母妻子皆屠死,肉喂狗鼠鸱鸦。汝何敢反!汝何敢反!”行且骂。众畏恶其言,不忍闻,且虞生变,即击君以死。君抵死口不骂,众皆曰:“义士义士!“”或收收瘗之以俟。

③事闻,天子壮之,赠给事中。其友侯云长佐郓使,请于其帅马仆射,为之选于军中,得故与君相知张恭、李元实者,使以币请之范阳,范阳人义而归之。以闻,诏所在给船舆,传归其家,赐钱物以葬

(节选自韩愈《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

(注释)①范阳府:即幽州节度使府。②轹蹙:欺凌。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月余(_________) (2)君抵死口不骂(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幽州将父子继续(    )
A.连续不断
B.继承延续
C.接替前任
D.阻断后继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且生变(    )
A.估计
B.预料
C.忧虑
D.欺骗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诏即为御史 即击君
B.置帅所 有诏以君还
C.必其帅告此 之选于军中
D.囚其帅 范阳人义归之
【小题5】把第③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6】第①段中“发半道,有诏以君还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7】第②段对张彻形象的刻画十分传神,试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