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每题2分,共12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闻名
B.未有知其者   修:美好的样子
C.而彼且奚也   适:到……去
D.此小大之也   辨:同“辨”分辨,分明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不及大知②则明行无过矣③有海者,天池也④且适南
A.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也不同。
B.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也相同。
C.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相同。
D.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B.“小大之辩”是《庄子》中很重要的一个哲学命题,“小”和“大”在本质上都是有所依赖,有所期待的,只不过是量上的差别而已。
C.庄子善于用寓言说理,第一段借助学鸠的无知,写出俗人的浅陋、不识大体的境界。鲲鹏之大与志在远方,和蜩鸠之小且无知,作了一个明显的对比。
D.第二段假托“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内容上与前文有重复,可以看出庄子行文在浪漫想象的同时,对文章的结构的把握却多有疏忽,白玉微瑕,十分遗憾。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②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7-01 03:08: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不可食也胜:尽
B.罟不入洿池数:细密的
C.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负:背负
D.王无岁罪:罪恶
【小题2】选出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申以孝悌之义/邻国民不加多
B.涂有饿莩不知发/今人有大功击之
C.是何异刺人而杀之/寡人之国也
D.天下之民至焉/用兵之效也
【小题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④,戴华阳巾⑤,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⑥,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已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吞山光,平江濑 挹,汲取
B.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屋皆然比,并,连
C.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
D.后之人与我同志 幸,幸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比屋皆B.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声丁丁 吾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C.公退D.皆竹楼之助也
岂惧竹楼易朽乎  吾不取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④宜鼓琴,琴调虚畅  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⑥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B.本文详略得当,文章先略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详写竹楼外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竹楼内所适宜做的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C.文章引齐云、落星、井斡、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小题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六月,壬寅朔(初一),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李抱真的表外甥元仲经谋划,先不将李抱真去世的消息公告于众,伪造李抱真的表章,请求将节度使的职务授给李缄,还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前往王武俊处借用钱财。王武俊生气地说:“我与你父亲深深交好,是为了共同辅助朝廷而已,怎么会与你狼狈为奸呢!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他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是汝州梁地人氏,平素以见义勇为知名。德宗知道李抱真已经去世了,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将要把军中事务交付给王延贵。第五守进到上党时,李缄声称李抱真重病在身,不能接见。过了三天,李缄才全副武装地去见第五守进,第五守进告诉他说:“朝廷已经知道李相公去世了,已命令王延贵暂且代理军中事务。你最好还是将消息公之于众,为你父亲服丧守孝吧。”李缄惊讶不已,出以后,他对各将领说:“朝廷不允许我执掌军中事务,诸位意下如何?”没有人回答他。李缄害怕了,便回去将李抱真的死讯公布于众,把节度使的印信和钥匙交给监军。第五守进召王延贵,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任职,催促李缄前往东都洛阳。元仲经外出逃走。王延贵把罪责全部加给元仲经,便逮捕并斩杀了他。德宗颁诏任命王延贵暂且代理昭义军中事务。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洺别为一镇。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节选自《唐纪五十一》
秋季,七月,壬申朔(初一),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说王虔休担任了留后,心中愤慨不满,上表请求将磁州、邢州另外组成一个节镇。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这三个州,元谊给与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临洺的守城将领夏侯仲宣率领全城归顺了王虔休,王虔休派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副将石定蕃等人领兵五千人进击州。石定蕃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投降元谊,马正卿撤退而还。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裨将陈荣王武俊假货财诣:指使。
B.吾与乃公厚善:交好。
C.令王延贵权军事知:主持。
D.缄赴东都趣:催促。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B.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C.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D.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候,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石定蕃也素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
D.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2) 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同类题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冷 泉 亭 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酌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侯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渟渟(tíng):水清澈平静状。泠泠(líng):清凉状。蠲(juān):除去。酲(chéng):醉酒后的病态。矧(shěn):况且,何况。藇(yǔ):美好。
【小题1】下列诗句是白居易写作的一项是   (    )
A.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2】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地搜胜概(概:说)B.物无遁形(遁:隐藏)
C.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甲:认为……是最好的)D.佳境殚矣(殚:尽)
【小题3】下列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开头四句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由面到点,写出亭的特点和位置。
B.本段将亭放在大背景与大环境下,使周围事物对亭起到烘托作用。
C.本段篇幅精短,句式整齐,列出各种景观,突出了亭的精巧。
D.本段文字简短而内涵丰富,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