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六月,壬寅朔(初一),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李抱真的表外甥元仲经谋划,先不将李抱真去世的消息公告于众,伪造李抱真的表章,请求将节度使的职务授给李缄,还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前往王武俊处借用钱财。王武俊生气地说:“我与你父亲深深交好,是为了共同辅助朝廷而已,怎么会与你狼狈为奸呢!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他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是汝州梁地人氏,平素以见义勇为知名。德宗知道李抱真已经去世了,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将要把军中事务交付给王延贵。第五守进到上党时,李缄声称李抱真重病在身,不能接见。过了三天,李缄才全副武装地去见第五守进,第五守进告诉他说:“朝廷已经知道李相公去世了,已命令王延贵暂且代理军中事务。你最好还是将消息公之于众,为你父亲服丧守孝吧。”李缄惊讶不已,出以后,他对各将领说:“朝廷不允许我执掌军中事务,诸位意下如何?”没有人回答他。李缄害怕了,便回去将李抱真的死讯公布于众,把节度使的印信和钥匙交给监军。第五守进召王延贵,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任职,催促李缄前往东都洛阳。元仲经外出逃走。王延贵把罪责全部加给元仲经,便逮捕并斩杀了他。德宗颁诏任命王延贵暂且代理昭义军中事务。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洺别为一镇。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节选自《唐纪五十一》
秋季,七月,壬申朔(初一),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说王虔休担任了留后,心中愤慨不满,上表请求将磁州、邢州另外组成一个节镇。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这三个州,元谊给与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临洺的守城将领夏侯仲宣率领全城归顺了王虔休,王虔休派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副将石定蕃等人领兵五千人进击州。石定蕃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投降元谊,马正卿撤退而还。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裨将陈荣王武俊假货财诣:指使。
B.吾与乃公厚善:交好。
C.令王延贵权军事知:主持。
D.缄赴东都趣:催促。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B.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C.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D.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候,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石定蕃也素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
D.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2) 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14 04:09: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小题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麦于岐山之阳:南边
B.以客而告之属:劝酒
C.今天不斯民遗:赠送
D.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命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周公得禾,以名书②静女姝,俟我于城隅
B.①吾名吾亭②尔车来,以我贿迁
C.①予至扶风明年②唯夫党人偷乐兮
D.①官吏与庆于庭②勤心养公姥,好自扶将
【小题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为仲卿母所遣B.为亭于堂之北
C.赐之以雨D.自缢于庭树
【小题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叙写详略疏密有致。写修亭,笔墨极为简省,盼雨心情的描绘也仅寥寥数语。但对下雨经过则层层铺垫,不厌其详。
B.第3自然段作者运用主客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雨的重要性。
C.本文以“忘”字为经,以“民”为纬,“民”贯穿期间,忧乐同民之意隐然言外,颇见匠心。
D.一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这“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小题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段文字断句。(4分)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臣,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口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  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口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口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五好剑术,遍诸侯干:求
B.一经品,便作佳士题:书写
C.未下车,即荀慈明辟:召
D.而愿身国士委:托付
【小题2】在第五段的空格内填入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3分)
A.若安则且B.若则安且
C.且安则若D.且则安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3分)
(2)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2分)    
(3)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3分)
【小题4】请简要分析第四段举例的用意。(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题。
节用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其为甲盾五兵何以为?以圉寇乱盗贼。凡为甲盾五兵加轻以利、坚而难折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鲜祖不加者去之。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
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于数倍乎!若则不难。故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然人有可倍也。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圣王既没,于民次也。其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蚤与其晚相践,后圣王之法十年。若纯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此不为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且不然已!
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又与侵就(亻爰)橐,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此不善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圣人为政特无此。夫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
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选自《墨子·节用》,有删改)
【注】①“德”通“得”。②圉:防御。②鲜祖:鲜艳好看之意,④处家:结婚成家。⑤“次”,通“恣”。⑥践,通翦,意为减。⑦侵就亻爰橐:意为“侵掠俘虏”。⑧子墨子:尊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加温、夏加者凊:清凉、寒冷
B.以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益:增加。
C.凡为衣裳之道:途径方法
D.若纯三年而字:生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蚤与其晚相践 ②可怪也欤
B ①通四方之利    ②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不然已 ②不出,火
D.①凡为舟车道    ②严大国威以修敬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作者“节用”观点的一组是(   )
①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②凡为宫室加固者,鲜祖不加者去之 ③有去大人之好聚珠玉、鸟兽、犬马 ④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 ⑤此不为使民蚤处家,而可以倍与 ⑥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A.①②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执政者要使自己的国家财富成倍增长,不能依靠对外掠夺,而应该通过在国内实行“节用”来实现。
B.墨子运用铺排手法,列举衣服、宫室、甲盾、舟车等事物,雄辩地表明了自己反对铺张奢华、提倡实用为本的观点。
C.墨子认为尽管实现人口倍增的难度大于财物倍增的难度,但依然可以实现,进而说明实现财物倍增的可能性。
D.墨子主张减免徭役,增加民财,同时要避免征战攻伐,使百姓不因劳累、饥饿和战争而死,意在凸显爱民和反战的主题。
【小题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10分)
(1)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
(2)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3分)  
(3)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寓山注》序
【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丕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 zhT):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畚锸荷:挑
B.而幽敞各极其致:尽头
C.险者之夷:使……平坦
D.都泛月迎风堪:可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有感触者积土成山。风雨兴
B.下平田十余亩可怪也欤
C.可以称园矣精思傅会.十年
D.园以内花木繁臣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的一组是
①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
②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③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④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⑥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
A.①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4分)
(3)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