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谤誉
柳宗元
凡人之获谤誉人者,亦各有。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宜则谤至。此其凡也。
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咈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杀可辱,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于君,而害必及于人,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其善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其谤且誉者,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群而邮之,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
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贵显者也。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向之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
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吾又安取惧焉?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各有道:道理,原因
B.则道必于君合:适合,合乎
C.于利害夺:强行改变。
D.吾必其所自征:考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凡人之获谤誉人者故燕王欲结
B.人犹誉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群而邮之耻师焉,惑矣
D.时贵显者也与山间明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针对“谤誉”的不同性质作了具体的辨析,不过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应当毫不怀疑地予以有力的回击,绝不能退缩让步。
B.文章从谤誉的一般规律入手,继而以犀利之笔,深入剖析谤、誉产生的根由,在于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各自谤、誉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
C.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谤、誉的失信和错位,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因素,并由此对谤、誉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质疑,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胆力和卓识。
D.文章虽短,却写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对比、转折、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复句的交互运用,更加强了行文的曲折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3分)
(2)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7-18 11:1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之伺婢也。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飧瓜果,必先食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菜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竞亦不能食矣。

后三年来归,侍太孺人,抚燮倍挚。又三十四年而卒,寿七十有六。方来归之明年,其子俊得操江堤塘官,屡迎养之,卒不去,以太孺人及燮故。燮成进士,乃喜曰:“吾抚幼主成名,儿子作八品官,复何恨!”遂以无疾终。

——清 郑燮《乳母诗序》

(注)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②鱼飧:有鱼的饭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然后他事   (________________) (2)有鱼飧瓜果    (___________________)
(3)见破床败几纵横(________________) (4)其子俊得江堤塘官(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育费氏 晋人御师必
B.又三十四年卒   岂得之难失之易欤
C.方来归明年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太孺人及燮故   臣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
(2)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
【小题4】作者“痛哭”、“竟亦不能食”,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叙事写人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恒山游记

[明]乔宇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玄之天。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

至正德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等,道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恣生于天,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是多珍花灵草,枝态不;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壮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从者云:“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

其上路益险,登巅三里,始至岳庙。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注释:总玄之天:意谓总管北方的天界。西蕃:指当时甘肃、青海一带的各少数民族。园陵:帝王的墓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盘于地 纵:放纵,自由自在B.枝态不 类:像,相似
C.如虚历空 缘:沿着D.奔峰来   趋:归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想要游览恒山己经有二十多年了。皇帝改年号为正德,作者奉皇上之命去恒山通告此事,才得以游览。
B.这篇游记是按照由下而上的登山顺序来写的,先写从山麓仰望,再写在半山腰俯深窥高,最后又写山顶所见。
C.每年春天,从千里之外赶来的百姓,来到岳庙烧香,有求必应,因此岳庙显赫的名声传適四方。
D.篇末写作者由绝顶放览之所见联想到虞舜巡狩恒山接受北方诸侯朝见的故事,这使得恒山的形象越发庄严、神圣。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
(2)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
(3)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
【小题4】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出恒山的灵异秀丽?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①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

②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③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④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晏子食 (2)终再拜而辞曰   (3)以百姓    (4)是臣代君民也
【小题2】文中两句划线句子的主语分别是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之性日以离矣/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B.分食食之/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C.非有能硕茂之也/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传其事以为官戒/殚其地之出
【小题4】(小题4)翻译句子:
①使者反,言之公。
②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5】上文表现了晏婴怎样的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