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②,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③,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注释] ①戴不胜:宋国大夫;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的还是地位高低的都居住在薛居州那里,那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B.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反问戴不胜,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
C.盂子认为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D.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小题2】(小题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者与所处环境的关系。(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9-16 04:1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注)①皇皇:匆忙。“皇”,同“遑”。  ②子云:西汉扬雄的字;仲淹:隋末王通的字。

【小题1】本文主要阐述了□和□的关系。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有学问的人在起步时没有不看清道路的,但到达目的地的人却很少。
B.文章难以写得精巧而令人喜爱,却容易取悦于一时使作者自我满足。
C.孔子老而回鲁国,此后为了作“六经”,他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
D.作者强调要勉力学习前人的文采和技巧,日积月累自然能写好文章。
【小题3】第二段援引两个实例(一个是孟子与荀子的例子,一个是扬雄和王通的例子),其作用是  。
【小题4】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一句话予以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疑解

(清)戴名世

岁辛酉七月,有客过戴子舍馆,将去而告戴子曰:“余窃有疑于子,而未敢以请也。”戴子曰:“子为我言之。”

客曰:“操舟渡江者,晏然顺流而下,而顾叫号神明,若有风波之恐焉,则人必笑之矣。何者?为其忘乎所安,而忧夫所不及也。今子年不满三十,读百家之书,修身洁行,文章赡逸,气盖百代,世固未有如子者。宜子之浩浩然而自得,而趑䢐憔悴,有出骚人思士之所不堪者,毋乃忘乎所安,而忧夫所不及者乎?”

戴子曰:“吾方没溺于波涛之内,颠覆于险阻之途,子且云云若是耶?夫人之患重痼者,其危苦自知之,而人之在旁者,见其饮食言笑或无异于常人,遂不复知其图;即偶一愁痛呻吟,而人且厌其声而恶其态矣。世无扁鹊,则未有知之者也。且子言读书修行,吾非敢当也。今果如是,则余之忧滋甚。”

客曰:“夫子之忧,吾不识也,请其敌,”戴子曰:“昔北宫子造事而穷,西门子造事而达。北宫子谒西门子曰:‘余与汝并世也,而余且穷若此,何耶?’西门子曰:‘汝不得与余并。’东郭先生曰:‘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若之何其以辱北宫子也?’仆不佞,适有类于北宫子。而世之所为西门子者多矣,相与嗤笑设侮,非有东郭先生,则其论将谁定耶?余困于世将三十年矣,颠倒狼狈,辗转相,以至今日,而不知其所终极。举世之人固莫不胜余,而岂敢望于西门子者?由东郭先生之言推之,岂其读书修行之所致耶?既薄于命也,不读书修行,其穷犹尔,吾岂以彼易此乎哉!”“然则胡为忧之?”曰:“不必忧者,忧之不可也。可忧而不忧,为矫,为忍,为妄,为忘情,吾之所不为也。”

客曰:“噫!有是哉!吾闻之古人之言,以为小人多忧,君子则否,吾以是疑子非君子。”戴子曰:“小人之忧,于外物而汲汲嗜欲,侥倖于不可得,而为是戚戚也。昔者孔子删《诗》,自《国风》《小雅》,大半皆劳人、思妇、忠臣、孝子悲悼惨怛之音。其言至深痛不可读,而夫子许其能怨,则君子之忧固有不可遽释者。吾子既不能如扁鹊之知病,而反咎病者之呻吟。子其行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然顺流而下   晏然:平静,安宁
B.请其故 敢:谦词,冒昧地
C.辗转相 属:从属,归属
D.于外物而汲汲嗜欲   徇:顺从,屈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为我言之  皆出于此乎
B.有出强人思士之所不堪者 然微以自文君亲
C.则余之忧滋甚 无有不过而拜泣者
D.吾以是疑子非君子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君子应当忧德不忧命,如同孔子删掉《诗经》中悲悼惨怛之音一样,无需过于在意人生的困顿失意,贵在读书修行,坚持自我。
B.本文借答客解疑,揭露当时社会无德者达、有德者困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作者决不屈志变节的坚定信念,斥责了那些不能知世识人的庸夫俗子。
C.文章起篇从容不迫,客问主答入论后,论愈深,辞欲急,情愈真,步步紧逼,至终篇逐客行,情不容人,理不容改,气势夺人。
D.文章采取对话的形式,问答间,引文、征史、设臂信手拈来,叙事说理融为一体,自然流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不佞,适有类于北宫子。
(2)其言至深痛不可读,而夫子许其能怨,则君子之忧固有不可遽释者。
【小题5】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公见夫谈士辩人乎?虑事定计,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说人主意故言必称先王语必道上古虑事定计饰先王之成功语其败害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多言夸严莫大于此矣

(选自《史记·者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