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稻刈获之后,离稿取粒。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击者,受击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获之时雨多霁少,田稻交湿不可登场者,以木桶就田击取。晴霁稻干,则用石板甚便也。
凡服牛曳石滚压场中,视人手击取者力省三倍。但作种之谷,恐磨去壳尖,减削生机。故南方多种之家,场禾多藉牛力,而来年作种者则宁向石板击取也。
凡稻最佳者九穰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凡去秕,南方尽用风车扇去。北方稻少,用扬法,即以扬麦、黍者扬稻,盖不若风车之便也。
凡稻去壳用砻,去膜用舂、用碾。然水碓主舂,则兼并砻功,燥干之谷入碾亦省砻也。凡砻有二种,一用木为之,截木尺许(质多用松),斫合成大磨形,两扇皆凿纵斜齿,下合植榫穿贯上合,空中受谷。木砻攻米二千余石,其身乃尽。凡木砻,谷不甚燥者入砻亦不碎,故入贡军国漕储千万,皆出此中也。一土砻,析竹匡围成圈,实洁净黄土于内,上下两面各嵌竹齿。上合空受谷,其量倍于木砻。谷稍滋湿者入其中即碎断。土砻攻米二百石,其身乃朽。凡木砻必用健夫,土砻即孱妇弱子可胜其任。庶民饔飧皆出此中也。
(摘自《天工开物·粹精第四》)
注释:①稿:谷类植物之茎,即秆。 ②霁:天晴。③穰(ránɡ):庄稼丰收,指谷粒饱满。④砻(lónɡ):去掉稻壳的碾磨型农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手击取者力省三倍视:比较
B.而来年作种者则向石板击取也宁:宁可,宁愿
C.南方用风车扇去尽:都,全部
D.谷滋湿者入其中即碎断稍:逐渐,慢慢地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量倍木砻以其无礼
B.木砻攻米二千余石,其身尽今其智反不能及
C.即扬麦、黍者扬稻比去,手阖门
D.孱妇弱子可胜任天之苍苍,正色邪
【小题3】(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水稻脱粒技术的一组是
①束稿于手而击取 ②以木桶就田击取
③场禾多藉牛力  ④北方稻少,用扬法
⑤去膜用舂、用碾 ⑥两扇皆凿纵斜齿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4】(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介绍了水稻的不同脱粒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或因天气而别,或因地域而别,或因用途而别。
B.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古代水稻收获季节,男女老幼或收割、或脱粒、或攻米的劳动场景。
C.留作种子的水稻,一般不用石磙在场中碾压,最好在石板上摔打,以免磨掉壳尖,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D.“砻”是用来加工稻米的工具,木砻比土砻耐用,加工出的稻米质量也好,但使用起来比较费力。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4分)
(2)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3分)
(3)故入贡军国漕储千万,皆出此中也。(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10 04:33: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早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曾孙某以逋官物于人粥:同“鬻”,出售
B.岁旱而独收苦:为……所苦
C.得无有所耶恨:痛恨
D.岁一至而已再:二次
【小题2】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戚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2分)
(1)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字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6分)  
(2)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衣而上    摄:提
B.履巉岩 履:鞋子
C.揖予而言曰  揖予:向我作揖
D.予亦惊寤    寤:醒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既指出了两次游赤壁景色变化的巨大,也隐伏着日月如梭、世事多变、人生坎坷艰难的感伤。
B.苏轼秋天写完《赤壁赋》三个月后,情犹未尽,又在初冬写了这篇《后赤壁赋》。《后赤壁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前赋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更像一篇游记;后赋则说理谈玄,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最后以浪漫的梦境收束全文。
D.《后赤壁赋》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但赋中所包含的神秘色彩与消沉情绪,使它在思想价值上不如前赋。
【小题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骐骥碌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已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盆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注①休:停止。此句是指其下笔没完没了。②齐气:古代齐国其俗文体舒缓,此言徐干为文亦染有这种地方习气。③检:法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鲜:少
B.以此相服,亦良难矣良:很
C.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匹:这类人
D.二者必至之常期期:规定的时日,期限
【小题2】下列哪些内容是属于作者所批评的文学现象(    )
①文人相轻 ②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 ③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④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⑤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⑥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A.①③⑤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总体上高度评价了“建安七子”,认为他们都有学问,都有创造才能,其中,对王粲的评价最高。
B.《典论·论文》的论述思路,先由人及文,因为文是人的创作;然后由末及本,因为本唯由末以得见,由此再及于文之用。
C.作者以“建安七子”因才性不同而各有所偏的事实证明真正全才之人是很少的,从而含蓄地批评了“文人相轻”这种文学现象。
D.文章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由“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知,“气”指的是作家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3分)
  
  
(2)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4分)
    
(3)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书晋贤图后   
【北宋】秦观
此画旧名《晋贤图》,有古衣冠十人,惟一人举杯欲饮;其余隐几、杖策、倾听、假寐、读书、属文,了无霑醉之态。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醉客图》也。”盖以唐窦蒙《画评》有毛惠远《醉客图》,故以名之焉。叔时善画,人所取信,未几转相摹写,遍于都下,皆曰:“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
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叔时易其名,出奇以眩俗耳。余旧传闻江南有一僧,以赀得度,未尝诵经。闻有书生欲苦之,诣僧问曰:“上人亦尝诵经否?”僧曰:“然。”生曰:“《金刚经》几卷?”僧实不知,卒为所困,即诬生曰:“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请俟他日。”书生笑而去。至夜,僧从邻房问知卷数。诘旦生来,僧大声曰:“君今日乃可语耳,岂不知《金刚经》一卷也!”生曰:“然则卷有几分?”僧茫然,瞪目熟视曰:“君又醉耶?”闻者莫不绝倒。今图中诸公了无醉态,而横被沉湎之名。然后知昔所传闻为不谬矣。
虽然,余惧叔时以余与文潜异论,亦将以醉见名,则余二人者将何以自解也?叔时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图中诸客洎余二人,孰醉孰不醉,当有能辨之者。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转相摹写未几:不久
B.以赀得度,未尝诵经得度:得到引度
C.诘旦生来,僧大声曰诘旦:清晨
D.而横被沉湎之名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人物罔顾事实,颠倒是非的一组是(3分)
①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醉客图》也。”  ②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
③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  ④岂不知《金刚经》一卷也  ⑤君又醉耶? ⑥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李叔时认为《晋贤图》中所画的人物是醉客,因其善画,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唯有张文潜和作者不以为然。
B.愚僧回答不出书生《金刚经》有几卷、一卷有几分的提问,反诬书生已醉,显得滑稽可笑。
C.作者担心自己和文潜持着与叔时不一样的观点,也将被叔时加以醉名,从而无法为自己辩解。
D.文章讲述江南僧人的故事,意在以僧之愚顽滑稽讽叔时之不懂装懂、硬充内行。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3分)
(2)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2分)
(3)叔时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4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 子 曰:“人 之 所 以 异 于 禽 兽 者 几 希 庶 民 去 之 君 子 存 之 舜 明 于 庶 物察 于 人 伦 由 仁 义 行 非 行 仁 义 也。”
(《孟子·离娄下》)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骗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②蹁跹:跳舞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二客予过黄泥之坂(______)
(2)已而叹曰(______)
(3)归而谋妇(______)
(4)衣而上(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安得酒乎?
(2)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3)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小题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麋鹿    ④羽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小题4】第一段写景句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5】第三段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6】作者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在《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
【小题7】试析文中孤鹤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