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用“/”给两处划线语句断句。(5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0-17 12:32: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四、文言文阅读
赤壁赋
苏轼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知不可乎骤得        
⑤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⑥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小题3】选文客人追忆曹操的事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题1】下面有关本文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
C.五岳,中国历史名山,指东岳峄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D.文中“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喜欢游山访胜,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住宿。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难求(确实) 势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
C.天姥连天向天(遮蔽) 虎鼓瑟兮鸾回车(拉车回转)
D.迷花倚石忽已(睡着) 熊咆龙吟岩泉(震动)
【小题3】下列依据文章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情调。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小题4】请把文本中划线的诗句翻译在答题卷上。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同类题5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群贤至   毕:全部
B.列坐其   次:旁边
C.可乐也   信:任凭
D.人之相   与:交往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小题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B.流觞曲水,古代夏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C.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世称“王右军”。在书法上,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D.彭殇,“彭”即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小题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细细的竹子,又有清水激流,围绕在亭子的四周。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看广阔的宇宙,低头看繁多的万物,用来纵目游观、舒展胸怀的(景观),也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觉、听觉的乐趣,确实快乐啊。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视为一体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是虚妄杜撰的。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转眼之间,已经成为历史的旧迹了。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