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题目。(共13分)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正襟坐危:端正地。
B.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曾经。
C.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
D.非吾之所有苟:如果。
【小题2】【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郁苍苍相与枕藉舟中
B.举匏樽相属不物喜,不以己悲
C.哀吾生须臾师道不传也久矣。
D.逝者如斯,未尝往也蟹六跪二螯
【小题4】【小题5】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的情怀。
B.用曹操的典故是为了赞美他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也是为了表达对他被周郎所困的遭遇的同情。
C.与永恒的水月对比,人是渺小的、可悲的,但苏轼能变化角度看到“物我皆无尽”,这是他思想的通达之处。
D.最后苏子与客相互枕躺在舟中,不知道东方已经泛白,这是一种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小题6】【小题7】翻译下列句子(7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08 02:07: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虽有槁暴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无以至千里
D.举匏尊以相属侣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字解释不准确的是( )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白茫茫的雾气)
B.是故无(贵:地位高。贱:地位低)
C.假舟楫者,非能也(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A.蚓无爪牙利惑不解
B.皆出于此乎可怪也欤
C.至无见而犹不欲归吾与子之共食
D.师道之不传久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小题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游于是乎始B.弟子不必不如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吾从而师之
【小题5】下列各项关于句式分类正确的是( )
①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而今安在哉
⑥不拘于时
⑦月出于东山之上
⑧渺渺兮予怀
⑨何为其然也
A.①②/ ④/ ③⑥⑦/ ⑤⑨/ ⑧
B.①④/ ②/ ③⑥⑦/ ⑤⑨/ ⑧
C.①②/ ③⑦/ ④⑥/ ⑤⑨/ ⑧
D.①②/ ③⑥⑦/ ④/ ⑤⑨/ ⑧
【小题6】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的方式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苏文中主客问答其实是苏轼两种人生态度的交锋。
B.苏文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在朋友的安慰之下,苏轼最终从苦闷中走出来,通过明月与江水的阐述引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对比,表达了寄情自然的旷达情怀。
C.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屈辱郁闷,于是游山玩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之情。本文是作者宴游西山之后所作,先写游其他山水时心情的抑郁,以此来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心有所托的精神的愉悦。
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柳文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仿佛融入西山景色之中,忘情于山水,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小题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感慨)
B.夫夷以近 (平坦)
C.无物以相之 (帮助)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利)
【小题2】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小题3】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仲尼弟子列传(节选)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於齐。
(选自《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10月第一版。)
【注】:①冠雄鸡,佩豭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好勇力。鄙:粗朴。
B.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造:找麻烦。
C.宽以正,可以众。比:使……亲近。
D.片言可以狱者,其由也与!折:决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恶言不闻耳。②彼致福者,为数数然也。
B.①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②由是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C.①恭敬,可以执勇。②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
D.①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②天下之无道久矣。
【小题3】下列用“/”给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A.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B.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C.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D.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4分)
(2)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4分)
(3)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