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
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惘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谋:为……谋划。
B.请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使……较量
【小题2】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今夫子必儒服见王门虽设常关
C.日夜相击前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西畴
D.太子乃见王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身着剑服,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巧妙迂回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论剑,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非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旨在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06 03:56: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亡友方思曾墓表
归有光
予友方思曾之殁,适岛夷来寇,权厝于某地。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某年月日,始祔于其祖侍御府君之墓,来请其墓上之文。
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礼经》为京闱首荐。既一再试春官不利,则自叱而疑曰:“吾所为,以为至矣,而又不得。彼必有出于吾术之外者!”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求尝已得高第者,与夫邑里之彦,悉致之于家而馆饩之。其人亦有为显官以去者。然思曾自负其材,顾彼之术,实不能有加于吾,亦遂厌弃不能以久。方其试而未得也,则愤憾而有不屑之志。其后每偕计吏行,时时绝大江,徘徊北岸,辄返棹登金、焦二山,徜徉以归。与其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闻为佛之学于临安者,思曾往师之,作礼赞叹,求其解说。而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说,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逃山林而不处,未必皆精志于其教,亦有所愤而为之者耶!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然使假之以年,以至于今,又安知其愤憾不益甚,而将不出于是耶?此吾所以叹天之成材为难也。
思曾少善余,余与今李中丞廉甫晚步城外隍桥,每望其庐,怅然而返。其相爱慕如此。后予同为文会,又同举于乡。思曾治园亭田野中,至梅花开时,辄使人相召,予多不至。而思曾时乘肩舆过安亭江上,必尽醉而归。尝以予文示上海陆詹事子渊,有过奖之语,思曾凌晓,乘船来告。予独痛思曾之材,使不得尽其所至,亦为之致憾于天而已矣。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厝于某地   厝:停柩待葬
B.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   币:钱财
C.辄返棹登金、焦二山   棹:船桨,代指船
D.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   童:未成年的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数自请行     数:多次
B.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 将:率领
C.口不能道辞 辞:辞别
D.南绝幕,遇前将军 绝:横渡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及止。
(3)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小题4】简要概括方思曾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     次:次序
B.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C.虽趣舍万殊   趣:兴趣
D.夫人之相与   与:一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永和,文中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B.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一个字和“地支”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C.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澡,嬉游,以祈福消灾。
D.流觞,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 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 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西望夏口,望武昌    ②幽壑之潜蛟
③顺流而也   ④鱼虾而麋鹿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B.故燕王欲结于君
C.而今安在哉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3】下列语句都是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④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小题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抒发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人生的感触。
C.文段中写曹军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击走刘备,攻破荆州,目的是赞扬曹操。
D.客人认为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世间凡人都将成为过眼烟云,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