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移树说
(明) 李东阳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乃移其三之一,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绳绕其根,若碇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①其坎之棱,縆②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数。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夫规大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③有司,将归省其亲。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之。
[注]:①陊:duò,敲掉 ②縆:gēng,用粗绳索缚 ③诎:同“屈”,屈服,这里指未录取。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地东邻比:近来
B.其根围数尺规:限制
C.从贤士大夫游俾:使
D.作《移树说》以之贻:赠送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不知其浅深,微波入
B.以成其学,且之用也图穷而匕首
C.若碇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
D.夫规大坎疏,故根不离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B.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C.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D.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小题4】下列名句对原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种树者移树成功的经验主要是“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这样就不会伤及树根。
B.作者最后将树木成功移栽的原因归纳为“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的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C.本文在写作上采取先实后虚,先叙后议层层铺设的手法,由移树到育人,前后照应,首尾绾合,充分体现了行文思路的缜密与严谨。
D.最后作者寄望族子嘉敬能够从移树者身上领悟育人的道理,培养人才也要经过“三卧三起”循序渐进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根之罅实以虚壤。(3分)
(2)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3分)
(3)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之用也。(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13 02:1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六月,壬寅朔(初一),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李抱真的表外甥元仲经谋划,先不将李抱真去世的消息公告于众,伪造李抱真的表章,请求将节度使的职务授给李缄,还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前往王武俊处借用钱财。王武俊生气地说:“我与你父亲深深交好,是为了共同辅助朝廷而已,怎么会与你狼狈为奸呢!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他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是汝州梁地人氏,平素以见义勇为知名。德宗知道李抱真已经去世了,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将要把军中事务交付给王延贵。第五守进到上党时,李缄声称李抱真重病在身,不能接见。过了三天,李缄才全副武装地去见第五守进,第五守进告诉他说:“朝廷已经知道李相公去世了,已命令王延贵暂且代理军中事务。你最好还是将消息公之于众,为你父亲服丧守孝吧。”李缄惊讶不已,出以后,他对各将领说:“朝廷不允许我执掌军中事务,诸位意下如何?”没有人回答他。李缄害怕了,便回去将李抱真的死讯公布于众,把节度使的印信和钥匙交给监军。第五守进召王延贵,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任职,催促李缄前往东都洛阳。元仲经外出逃走。王延贵把罪责全部加给元仲经,便逮捕并斩杀了他。德宗颁诏任命王延贵暂且代理昭义军中事务。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洺别为一镇。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节选自《唐纪五十一》
秋季,七月,壬申朔(初一),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说王虔休担任了留后,心中愤慨不满,上表请求将磁州、邢州另外组成一个节镇。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这三个州,元谊给与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临洺的守城将领夏侯仲宣率领全城归顺了王虔休,王虔休派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副将石定蕃等人领兵五千人进击州。石定蕃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投降元谊,马正卿撤退而还。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裨将陈荣王武俊假货财诣:指使。
B.吾与乃公厚善:交好。
C.令王延贵权军事知:主持。
D.缄赴东都趣:催促。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B.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C.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D.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候,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石定蕃也素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
D.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2) 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韩愈
①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②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③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④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⑤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⑥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游:游玩,游览
B.例出为刺史 例:按惯例
C.自肆于山水间     肆:放任,纵情
D.当诣播州 诣:到,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墓志铭: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B.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在文章中指先父。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D.京师:指帝王的都城,在文章中指东京汴梁。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柳子厚“为政”与“为人”两个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念父母,妻子 顾:怀念     B. 亦颇识去就之矣 分:道理
C. 私心有所不尽 恨:遗憾     D. 而文采不于后世也 表:表扬
【小题2】句式与“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是以见放 B. 洎牧以谗诛
C.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 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②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见放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勉。
B. 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 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 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秀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绣闼,俯雕甍     披:披上
B.舸舰弥,青雀黄龙之舳 津:渡口
C.云销雨,彩彻区明 霁:雨过天晴
D.天高地,觉宇宙之无穷 迥:远
【小题2】下列句子中,最能表现景物色彩变化之美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面暮山紫
B.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C.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D.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高低、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B.“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作者凭借听觉联想,勾画出的目力难及之景,用虚写手法,传达了远处的渔歌和雁声。
C.“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是作者由眼前盛景、个人际遇引发的对人生、宇宙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之感。
D.“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作者将自己比作前贤,情绪昂扬地表达了对“圣主”“明时”的渴盼,希望自此能得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