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家谱记
(明)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百人而聚 率:大抵 |
B.出门而诳其父兄 诳:欺骗 |
C.以易新荐之品者 荐:祭祀 |
D.通于《六经》之大指 指:指向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生者恐不得事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
B.求所以为谱者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古人所以立宗子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D.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幼时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已故长辈的旧事。 |
B.归有光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都是不和礼义的。 |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古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悲愤而羞愧,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利病,内心常有隐忧。 |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2)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