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言(1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下列居中加点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余有叹。/用亡郑以陪。
B.然力足以至焉,于人可讥。/击破沛公军。
C.沛公起厕。/纵一苇之所
D.乃令张良留。/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小题2】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06 03:14: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各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孟嘉外孙/作《嘉传》云/或问听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曰/渐近自然。
B.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篇而已/余亦以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篇而已,
C.陶靖节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非古之偶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余之世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
D.予尝有云/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予/以谓宁逆人也/故卒吐之/与渊明诗意不谋而合/故并录之。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
D.***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抒发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B.文章表达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腐败政治的厌恶和鄙弃。
C.文章具有感情真挚,用语质朴、用典自然等特点。
D.文章依辞官、归途、抵家、涉园、外出等连缀成篇,最后点出“返璞归真”的思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2

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每题3分)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欧阳修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再长山朱氏    适:嫁
B.自边制久隳:毁坏
C.凡公者 直:认为……正直
D.力平贼 戮:杀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直接褒扬范仲淹的一组是(   )(3分)
①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
②慨然有志于天下
③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④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⑤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
⑥外和内刚,乐善泛爱
A.①③⑥B.②⑤⑥
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身世不幸,但有志气。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随因无依无靠而再嫁的母亲来到长山朱家;长大后,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便毅然离开朱家。
B.范仲淹读书发愤,学有所成。离开朱家后,他过着一般人都难以承受的物质生活,日夜苦读,终于精通了六经的要义,后来考中了进士。
C.范仲淹节操高尚,行事稳重。他不计个人得失,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情操;在延州做官时,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使当时的一些大族归顺于朝廷。
D.范仲淹为官清廉,乐善好施。他为官多年,但家中经济拮据,退职后,妻子儿女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却乐意把财物施舍给其他人。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近将图南。(《逍遥游》)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带雨斜开扁豆花
周志坚
①刚下过一场雨,天一下子凉爽起来,漫步小道,蓦地,我看见一架扁豆花。
②扁豆栽种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起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缀着水珠,晶莹剔透地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自始,我开始注释着这架扁豆花。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在秋风里起舞翩跹,欢欣鼓舞。花落,结英,扁豆成型。邻居家四岁的小孩,说出的话最为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邻居家那个小小孩嚷嚷着要摘,我抱起他,他一扬手,摘了一瓣,“我摘到绿月亮了。”他高兴地喊着,真是童心可爱。
④这里的扁豆,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而言,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由生长,花开花落。想着若把它摘了切成碎片,清炒一下,放点蒜苗红辣椒之类,味道会很鲜美。从前,乡下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墙院边,随便捋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再拌点蒜泥,那是一碗不错的菜呢!可以吃得津津有味。那时,生活困顿,缺油,难得滴上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那是儿时的记忆。
⑤常听人说,扁豆最贱了,不管栽倒哪里,只要有一方空间,无须怎么打理,都会开花结实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其生命力之强,犹如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扁豆也是适用的。我想人也是应该这样,不管处于什么环境,都要顽强地生存,做出自己的努力,不求富贵闻达,不怨碌碌无为,走正路,不虚度年华,留下生命的足迹足矣。
⑥清代学者查学礼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至秋,莫悲切,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巧用修辞格进行写景,表现力强,请加以欣赏。
【小题2】第③段中写到秋天里“别的花”,其意图是什么?
【小题3】第⑤段中说“扁豆最贱了”,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4】赏析第④段中关于煮饭时做饭人的“动作描写”表达效果。
【小题5】文章最后一段耐人寻味,请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