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郑 燮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  
【注】潍县,当时郑燮供职于此。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此文是郑燮在官署中给弟弟郑墨的第三封家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富贵人家师傅教子弟延:聘请
B.当其故而无意中与之察:明白
C.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薄暮:傍晚
D.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藐忽:蔑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失温饱,目不识丁吾尝终日思矣
B.世所传诵若属皆且所虏
C.不得直呼名且行千里,谁不知
D.训吾子弟不逮立石于其墓之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学业优秀者大多出身于贫寒家庭,而富贵子弟能够发达的所占比例很小。
B.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官员,儿子的成败可以丢在一边不管,最大心愿是儿子的同学学业有成。
C.作者是一位严父,对儿子品行要求严格,同时他不乏慈爱的一面,还主张对孩子有些奖励。
D.文末所附小诗,内容浅显,适宜儿童诵读,符合作者表达的观点,也符合书信的随意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4分)
②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7-31 10:57: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故夫知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 知一官  (2) 犹有所者也  (3) 而御六气之
【小题2】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之二虫又何知B.而莫之夭阏者
C.去以六月息者也D.奚以知其然也
【小题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子?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B.为了说明宋荣子、列子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D.为了说明顺应天道驾驭六气的重要性。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同类题2

《陶庵梦忆》自序(节选)

张 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如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因《石图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装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此果报。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柔、车旋蚁穴,当作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及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选自《陶庵梦忆》)

(简注)

①骇骇:使人惊异。2《石匮书》:记洪武至天启年间事,张岱著。③首阳二老,直头饿死:商亡.商遗民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坚决不食周粟,靠采薇度日,最后竟是饿死。直头,苏州方言,竟是、简直是。④王、谢,晋代两大豪门贵族。后世以此指代豪贵门第。⑤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见唐人小说《枕中记》、《南柯太守传》。⑥《志林》:即《东城志林》。南宋人编集的苏东城故事。

(阅读指要)

作者出身士大夫家庭,经过四十余年繁华生活,到七十岁时,国亡家破,满目凄凉,弄到披发入山,甚至于想自杀。因感悟到已往的享受是一种罪恶,忏悔其生平种种。这不单是自己的忏悔,实也是替乱离后的大众忏悔。

文章叙事酣畅淋漓,从中又透出浓浓的沉痛悔恨,读来凄丽壮美。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愕窒不敢与接( ) (2)作自挽诗,每欲引( )
(3)今日此果报( ) (4)遥思往事,忆即之( )
【小题2】下列句中“尚”与“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句中“尚”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宣德间,宫中促织之戏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之情
C.视其缶,而吾蛇D.臣以为布衣之交不相欺,况大国乎
【小题3】唐代诗人刘禹锡有绝句《乌衣巷》一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联系文中第二、三两段内容,两者在主旨上有何相似之处?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2)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
【小题5】运用典故委婉曲折地表达作者自己丰富的思想,是本文的特色。试就下面两个典故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1)首阳二老,直头饿死。
(2)黍熟黄梁,车旅蚁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春心莫共花争
B.弃甲曳而走斩木为
C.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亦走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小题2】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
C.填然鼓之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小题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小题4】翻译与断句
(1)翻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翻译: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断句: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蚊对

(明)方孝孺

⑴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①中,童子持翣②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③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④,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⑵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⑶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⑤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注释)①絺(chī帷):细葛布蚊帐 ②翣(shà):扇子 ③噆:叮、咬④勃郁:风吹烟回旋的样子  ⑤盬(gǔ):吸饮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
①而天之太固也 (_____)②乘其同类之间而之(__________)
【小题2】对“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况且它们是异类,随便防范一下,又怎么会被人类所害呢?
B.况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它们又怎么能害人呢?
C.并且且它们是异类,随便防范一下,又怎么会为人类所害呢?
D.而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谁能害怕它们呢?
【小题3】第⑶段画线句中间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小题4】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人”比作蚊子,说明“人”与蚊子一样冷酷无情,令人讨厌。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
D.本文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读来酣畅淋漓。
【小题5】本文最后句主要采用__________描写,其效果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