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外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8分)
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他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公独以为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日者[1]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铭曰: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注]日者:以占卜为业 之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严重:(受)敬重
B.不以名誉,必求其实其实:他的实际才干
C.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坐诛:判死罪
D.愿并臣付狱付狱:交付治罪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吾已知之矣/君臣守以窥周室
B.公用人,不以名誉/燕王欲结
C.公徐一言定/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其可寒士争进/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旦“贤宰相”的一组是(  )
①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 ②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
③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④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
⑤其可与寒士争进 ⑥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旦持身严谨。太宗朝,他因为岳父赵昌言参知政事,便主动辞官避嫌。真宗朝,直到他去世以后,儿子王素才当官。
B.王旦为官公正,受到真宗和钱若水的赏识。真宗曾经把钱若水召到宫苑中,问哪一个可以重用,钱若水当场推荐了王旦。
C.王旦个性严肃,不苟言笑,但在朝廷议事,常能以理服人。在处置日者的问题上,他犯言直谏,推己及人,终使皇上息怒。
D.王旦实事求是。天下大蝗,有个宰相为迎合皇上心意,献死蝗请求庆贺,唯独王旦不同意,使朝廷免于被天下人耻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0-12 05:27: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情采(节选)

刘勰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殆谓此也。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贵乎反本。

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注①诸子之徒:承上“辞人”而言,指汉以后的辞赋家。②鬻声钓世:指沽名钓誉。③轩冕:轩,有帷幕的车。冕,礼帽。借指官位爵禄。④皋壤:水边的原野,此指隐居之所。⑤真宰:真实的心地。宰,指心是身的主宰。⑥翠纶:用翡翠鸟毛羽装饰钓丝。桂饵:用肉桂作鱼饵。⑦衣锦褧(jiǒng)衣:指在锦服外加上麻布罩衫。⑧恶文太章:嫌恶花色过于鲜明。章,同“彰”。⑨贲象穷白:《易经》中贲的卦象最后一爻是“白”。
【小题1】分析画线句“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的表达效果。
【小题2】为什么说“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为文造情”的作品有何毛病?(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是针对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创作风气而发的,作者认为有纯正充沛的思想感情,又善于运用健美的文采;情采交融,这才能说服读者,打动人心。
B.第②段从文情关系的角度总结了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道路:一种是《诗经》以来“为文而造情”的优良传统,一种是后世“为情而造文”的不良倾向。
C.作者指出“采滥辞诡”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正确的文学创作道路,应是首先确立内容,然后造文施采,使内容与形式密切配合,而写成文质兼备的理想作品。
D.作者认识到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因而应该文质并重。他也强调文必有采,但必须以“述志为本”,不能以文害质。
【小题5】刘勰认为好的文章应是内容与形式兼顾,请联系高一教材中的任一篇目加以阐释。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指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③刺状,肢体心膂④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⑤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⑥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②渥然:红润的样子。③剟(duō):砍,割。④膂:脊梁骨。⑤痏(wě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害。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非三月不能瘳瘳:痊愈。
B.以为无虞而不知畏虞:料想。
C.而傅以善药以:介词,用。
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寓:隐藏。
【小题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别人认为没什么,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是说庸人误事、误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横渠先生行状
宋吕大临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编,俯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其愿。
(节选自《张载集》)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慨然以功名自许:期望
B.京兆王公乐道尝致郡学 延:邀请
C.用大臣登:立即
D.不其愿卒:完成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劝读《中庸》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人不堪忧吾还也
C.俯读,仰而思则思慎始敬终
D.虽蔬食自愧臣死不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
(2)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
(3)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
【小题4】横渠先生治学有哪些特点?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杨寘序

欧阳修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②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③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反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小题1】与本文标题中“序”意义相同的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B.《白莽作<孩儿塔>序》
C.《伶官传序》D.《滕王阁序》
【小题2】下列与“其能郁郁以久乎”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后秦伐赵,拔石城B.且行千里,谁不知
C.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D.路漫漫修远兮
【小题3】第二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音乐。其中“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写出了琴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琴声的哀怨。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曾因退职闲居而患抑郁,后来常听友人弹琴,久而久之,病不治而愈。
B.弹琴作为一种技艺并不足道;但好琴师就能弹出多种妙音,可表达多种感情。
C.作者将不同的琴音比作忧深思远的古代圣贤,悲愁愤慨的屈子大夫等。
D.杨寘体弱多病,又遭贬官,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直接劝慰。
【小题5】请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金 实
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1,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者。然则如之何而可?亦惟闾阎之细民,田野之鄙夫,穷乡蔀2屋之妇人小子,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感悦而归之,斯可信矣。此古之观风者所以采民谣而识循吏,知教化,用是道也。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遘几危,民徬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疾间3,则刲羊豕4,巷歌醉饱以自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5。去县之日,民摭6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后为东朝官,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7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8旬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9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余适与君邂逅于檇10李,又尝目见之。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内艰11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我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消长不齐,中间牵合填补,宁无蔽欺纷纠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三二年间,枉抑赴诉者听理于司马门,经时历岁,有不得命而不免于饥冻死亡者矣。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则甚不可也。
太学生陈王献君之姻友也以郡人之意来征言余辱与君有撩寀之好故因王献之请而致忠告焉。君名源,字启泽,漳之龙岩人。登甲申进士第,博学善属,韦庵其别号云。
(1)狎昵:亲昵。(2)蔀(bǒu)屋:用草席盖顶的房屋。指穷人所住的房屋。(3)疾间:疾病痊愈。(4)刲(kuī):宰杀。(5)殚纪:尽记。(6)摭(zhí):拾取,收集。(7)锸(chā):铁锹。(8)浃(jiā):满。(9)劬(qú):勤劳。民隐:人民的痛苦。(10)檇(zuì)李:古地名,在今浙江嘉兴市西南。(11)内艰:指母丧。服除: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12)僚寀(cài):同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如子字:养育
B.使军之部伍有稽庶:希望
C.不浃而成旬:十五天
D.博学善文属:连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贤士大夫之称许州司临门,急星火
B.在县二十余年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细民悦归之泉涓涓始流
D.君之才德大臣之所荐闻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太学生陈王献/君之姻友/也以郡人之意来征言/余辱与君有撩寀之好/故因王献之请而致忠告焉。
B.太学生陈王献/君之姻友也/以郡人之意来征言/余辱与君有撩寀之好/故因王献之请而致忠告焉。
C.太学生陈王献/君之姻友也/以郡人之意来征/言余辱与君有撩寀之好故/因王献之请而致忠告焉。
D.太学生陈王献君/之姻友也/以郡人之意/来征言余/辱与君有撩寀之好/故因王献之请而致忠告焉。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
(2)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
(3) 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