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杨寘序

欧阳修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②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③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反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小题1】与本文标题中“序”意义相同的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B.《白莽作<孩儿塔>序》
C.《伶官传序》D.《滕王阁序》
【小题2】下列与“其能郁郁以久乎”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后秦伐赵,拔石城B.且行千里,谁不知
C.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D.路漫漫修远兮
【小题3】第二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音乐。其中“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写出了琴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琴声的哀怨。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曾因退职闲居而患抑郁,后来常听友人弹琴,久而久之,病不治而愈。
B.弹琴作为一种技艺并不足道;但好琴师就能弹出多种妙音,可表达多种感情。
C.作者将不同的琴音比作忧深思远的古代圣贤,悲愁愤慨的屈子大夫等。
D.杨寘体弱多病,又遭贬官,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直接劝慰。
【小题5】请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1 10:58: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苻存审,字德详,陈州宛丘人也。初名存,少微贱,尝犯法当死,临刑,指旁坏垣顾主者曰:“愿就死于彼,冀得垣土覆尸。”主者哀而许之,为徙垣下。而主将方饮酒,顾其爱妓,思得善歌者佐酒。妓言:“有符存常为妾歌,甚善。”主将来驰骑召存审,而存审以徙垣下故,未加刑,因往就召,使歌而悦之,存审因得不死。 其后事李罕之,从罕之归晋,晋王以为义儿军使,赐姓李氏,名存审。
从晋王击李匡俦,为前锋,破居庸关。从庄宗败鄩于故元城,阎宝以邢州降,乃以存审为安国军节度使。毛璋以沧州降,徙存审横海,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梁朱友谦以河中同州降晋,梁遣刘鄩攻同州,友谦求救,乃遣存审与李嗣昭救之。河中兵少而弱,梁人素易之,且不虞晋军之速至也。存审选精骑二百,杂河中兵出击鄩垒,阳败而走,鄩兵追之,晋骑反击,获其骑兵五十,梁人知其晋军也,皆大惊。然河中粮少而新降,人心颇持两端,晋军屯朝邑,诸将皆欲速战,存审曰: “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不若缓师示弱,伺隙出奇,可以取胜。”乃按军不动。鄩以谓晋军且懈,乃夜遁去,存审追击于渭河,又大败之。
契丹攻遮虏,乃以存审为卢龙军节度使。时存审已病,辞不肯行,庄宗使人慰谕,强遣之。
庄宗灭梁入洛,存审自以身为大将,不得与破梁之功,怏怏,疾益甚,因请朝京师。是时,郭崇韬权位已重,然其名望素出存审下,不乐其来而加己上,因沮其事。存审章累上,辄不许,存审伏枕叹曰:“老夫事二主四十年, 今日天下一家,四夷远俗,至于亡国之将、射钩斩袪之人,皆得亲见天子,奉觞为寿,而独予弃死于此,岂非命哉!”崇韬度存审病已亟,乃请许其来朝。徙存审宣武军节度使,卒于幽州。临终,戒其子曰:“吾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取将相, 然履锋冒刃出死入生而得至此也。”因出其平生身所中矢镞百余而示之曰:“尔其勉哉!”
《旧五代史·卷五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B.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C.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D.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指的是天子根据某人的功绩而赐予姓氏,借此褒奖功劳,笼络人心,因此必须赐以国姓。
B.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地形极为险要,成为兵家所争之地。
C.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两个政务中枢协商处理政务,这里指官名。
D.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始于唐初,唐中叶后,遍设全国各地,总揽辖区内军、民、财政大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存审出身贫戏,曾判死刑。临刑时,他申请到破墙下行刑,后被主将叫去唱歌助酒,他的歌声使主将愉悦,免于死。
B.苻存审智勇双全,战功卓著。他在援兵河中时,善用谋略,故意示弱,以退为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最后大败刘鄩。
C.苻存审鞠躬尽瘁,却难善终。他侍奉两代君主,生病时却被强行派去镇边,一直请求回京,庄宗都无动于表,于是存审含恨而终。
D.苻存审关心儿子,寄以厚望。他临终告诉儿子自己建功立业的艰辛,拿出一生所中的百来枚箭头给儿子看,勉励其努力成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中兵少而弱,梁人素易之,且不虞晋军之速至也。
(2)然其名望素出存审下,不乐其来而加己上,因沮其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C.而人亦罕能过也 过:指责、批评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强记”和“勇于敢为”的一组是(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
D.①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②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小题3】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
B.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
C.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为“师鲁”,可见尹师鲁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但对于其才能和品节,人们却未必能完全了解。
B.尹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多年,仕途并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中原因既有因言获罪,也有“遭父丧”,还有小人诬陷。
C.尹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后来潞州百姓还很怀念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尹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喜欢谈论军事,曾著文阐述了作战、防守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赵元昊反叛时,他被大将葛怀敏举荐为经略判官。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2)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3)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延赏,中书令嘉贞之子。大历二年,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乃具舟楫而遣之,俾吏修其庐室,已其逋债,百姓遂安。以故,岁凶而无怨者。
数年,改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以兵入成都为乱,延赏奔汉州,将戍将讨之。是月,斩朏及同恶者。先是兵革屡扰,自天宝末杨国忠用事南蛮,三蜀疲弊。其后崔宁复侈靡,故蜀土残弊。延赏薄赋约事,动遵法度,仅至庶富焉。建中末,驾在梁州,倚剑南蜀川为根本。
贞元元年①,以宰相刘从一有疾,诏征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延赏与李晟不协,晟表论延赏过恶,改授左仆射。初,大历末②,吐蕃寇剑南,晟领神策军戍之,旋师,以成都官妓高氏归。延赏闻而大怒,即使将吏令追还焉。晟颇衔之,形于词色。
三年正月,会浙西观察使韩滉来朝,滉尝有德于晟,因会讌说晟使释憾,遂同饮极欢,请晟表荐延赏为相,晟然之,于是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延赏当国用事,晟请一子聘其女,延赏拒而不许。晟谓人曰:“武人性快,若释旧恶于杯酒之间,终欢可解。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无几,延赏果谋罢晟兵权,时议非之。
贞元三年七月薨,年六十一,赠太保,赙礼加等,谥曰成肃。史臣曰:延赏博涉经史,达于政事,然以私害公,罢李晟兵柄,非守正中立者也。
(选自《旧唐书》)
注释:①贞元元年:公元785年 ②大历末:公元779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简约 尚:崇尚
B.又何于彼也  限:限制
C.晟颇之 衔:怀恨
D.因会宴说晟使释 憾:遗憾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B.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C.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D.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延赏关心百姓,堪为能吏。他在河南尹、各道营田副使任上,同情流离失所的百姓,为百姓着想,因此百姓生活安定。
B.张延赏能于治乱,文武兼备,在成都任上,面对张朏的兵乱,他奔赴汉州,率部讨伐。张朏及同党被斩杀后,合理安排善后事宜,蜀地成为皇帝的依靠。
C.张延赏与李晟关系不睦。最初,李晟表奏张延赏的过失使张延赏被降职,导致二人关系紧张。而李晟携官妓回师、张延赏派人追回的事使二人矛盾再度升级,势同水火。
D.张延赏心胸不够宽广。李晟在韩滉劝说下真心与张延赏和解,而张延赏却没能展现一任宰相的胸怀度量,甚至谋夺了李晟的兵权,被时人和史家视为不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词语。
(1)乃具舟楫而遣之,俾吏修其庐室,已其逋债,百姓遂安。
(2)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举明经、进士,皆中。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涓意锐,日趋四,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凝让曰:“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贼乘胜而来,守有备。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王凝曰:“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遗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B.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遗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C.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D.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首。
C.“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日趋四舍”为“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褒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凝颇有文才,官位多次升迁。王凝在科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写的文章被当时文士称誉,后来名声逐渐传播,经多次升迁后担任礼部侍郎。
B.王凝清廉自守,羡银用之有道。驿道支出巨大,虽然州里有从冶炼征收的盈余税钱来改善州里官员收入,但王凝用之于公,以羡银购买马匹供给驿馆。
C.王凝治军从严,严惩违纪军士。王涓的残部放纵蛮横,王凝对此严厉责备,监军无话可说,后来监军让士兵抢百姓马匹,王凝查明真相,并予以严惩。
D.王凝顾全大局,不避个人危险。贼兵进攻数月,形势严峻,王凝决心守城到底,吏民请求归顺以退贼兵,以免贼兵覆灭王凝家族,王凝谢绝吏民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2)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
【小题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两句写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的盛况已不复存在,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因而发出伤感、凄凉之情。
B.“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将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C.“玉关劳苦”和“玉楼歌舞”使用借代的修辞,将守边士卒的风餐露宿和高楼里达官显贵的醉生梦死构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D.“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极具辛辣的讽刺效果,既然无人收复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于东风了。东风若能将胡尘吹去,那东风便可封为万户侯了。词人借此讥讽抗敌无人,表达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之情。
E.两首词都写了春天之景,一个是“残红”,一个是“花过雨”的落红,两位词人都借春天的美景表达青春难再,红颜易老的感伤。
【小题2】请阅读上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
(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