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指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③刺状,肢体心膂④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⑤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⑥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②渥然:红润的样子。③剟(duō):砍,割。④膂:脊梁骨。⑤痏(wě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害。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非三月不能瘳瘳:痊愈。
B.以为无虞而不知畏虞:料想。
C.而傅以善药以:介词,用。
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寓:隐藏。
【小题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别人认为没什么,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是说庸人误事、误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5-21 03:28: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砚室记  明•陆树声
①余性寡嗜好,自为史官,蓄一端砚。及官南雍,得一砚,歙石也。已前后得石,属工理之,凡得砚者十,曰:“蓄此足矣,越十吾无取焉。”「」自号十砚主人。椟藏之,题曰砚室。间一出之,置几上,兀傲相对。
②客有规余好之癖者,余曰:“癖此不犹愈于癖他好乎?”异日,客有具辨眼者,视之,举非佳品也。余曰地:“客知余癖砚矣,宁庸以佳品为癖乎?且昔之论砚者多矣,自欧阳永叔蔡君谟洪景伯推龙尾良者出端石上,而苏子瞻至列以牛后,乃复为罗文作传,岂物无定论,其轻重一出士人之喙耶?双安知余所蓄之果佳乎否乎也?如使余嗜而取必于佳,则珍玩殊品,世不有万于砚者乎?夫珍玩殊品,非有力者不能致,而往往规夺所好于他人,故不以移余之嗜。独余材薄无文,知嗜矣,不能为之重。
③他日,璋子学书,出其一授焉,曰:“俟汝能书,吾将举全室畀之。”有问者曰:“此余家青毡也,惟勿以籝金例之。”
④十砚主人记。
注释:①龙尾②罗文:都是砚子名。③璋子:作者儿子陆璋。④青毡:指故家旧物,这里指的是砚子。⑤籝:筐,笼一类竹器。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盖B.因C.夫D.即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所藏砚台之石材纹理皆为上品。
B.作者所藏十方名砚之后便不再收藏。
C.作者所藏十砚故自号“十砚主人”。
D.作者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砚室”。
【小题3】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砚的品质高低并没有定论,全凭文人主观评价。
B.若是讲究珍品,那世上优于砚的东西就太多了。
C.有权有势的人,把天下名砚都收归于自己所有。
D.自己文采有限,即使收藏好砚也无法使之闻名。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以余之不足以重砚也。又何暇计其品之高下?
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段首D.第④段段首
【小题5】第②段说理很具说服力,请分析作者的说理思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嚇,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某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界昆山、嘉定之壤 界:邻近
B.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卒:最终
C.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了解,了然
D.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僵仆:跌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不拘于时,学于余
C.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 他日汝当用之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与沈贞甫初相识时,沈贞甫年纪还很小。其后两人成为连襟,又曾共居邓尉,同住安亭,交情深厚,而沈贞甫对作者又非常敬重。
B.作者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困厄不堪,为世人所嗤笑,但沈贞甫一直对作者相知相敬,所以沈贞甫去世令作者非常悲痛。
C.在文末的铭文中,作者表达了对沈贞甫好学之深的肯定和勤学之志止于疾病的惋惜。
D.这篇墓志铭开头并不先叙贞甫的姓名、家世,而是从两人的相识和戚谊、交谊写起,后半始叙贞甫生平,文末始叙家世和卒、葬。一面倾吐自己的抑郁,一面称赞贞甫为人,读来亲切感人。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不 幸 而 病 病 已 数 年 而 为 书 益 勤 予 甚 畏 其 志 而 忧 其 力 之 不 继 而 竟 以 病 死 悲 夫!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一时富贵翕嚇,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2)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