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选出对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未知,得仁 ②二王我将有所遇③为国礼 ④二三子我为隐乎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11-17 04:05: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菌不知晦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之北 发:毛,文中指草木。
C.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彼且奚也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虽免行,犹有所待者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B.而彼且奚适此小大之辩
C.少,月出于东山之上且置土石
D.夫列子御风行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齐谐》者,志怪者也。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4】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此二者是“小年”之物。而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B.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的寿命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也很短吗?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吗?
C.文段中“汤之问棘”一段话看似与课文中第一段的内容重复,其实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并与文章开头部分形成呼应和应证。
D.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观点。
【小题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⑴奚以知其然也。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0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吾子:您
B.人不事师益:利益
C.仆往闻庸、蜀之南,雨少日恒:经常
D.幸大雪逾岭南越中数州被:覆盖
【小题2】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   )(3分)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B.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宗元先概括了韦中立来信的内容,并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的要求直接谢绝。
B.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居长安。柳宗元以此说明师道之衰,以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作者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第三段中作者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做法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及其他课内语句。(11分)
(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5分)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分)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分)

同类题5

(课外)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师穷经  就:跟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游从相爱之私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罪至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    吾还也
D.其言不为人信也  或因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