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黄州快哉亭记》,完成后面题目。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将何往而非病:疾病
B.窃会计之余功会计:征收钱粮等公务
C.而况乎长江之清流濯:洗涤
D.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朔日:旧历初一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流奔放肆大尔无忘乃父之志
B.西望武昌山归而谋
C.寡人所庶人共者耶而风何
D.昼则舟楫出没其前士生世穷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张梦得遭贬之后有自放山水之间和“不以物伤性”的坦荡心胸,表示了赞赏的态度。
B.文章写景部分将“快哉亭”上所见的景色勾勒得淋漓尽致,然后转向“流风遗迹”,引发历史幽思。
C.“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异曲同工,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D.文章时而描写,时而抒情议论,看似无踪可索,其实井然有序,用“快哉”二字贯穿全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0 11:5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一 ②庭中始为篱,已
③一日,大母余曰 ④君子之也,如日月之食也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
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墙,凡再变矣 已:已经B.妪谓余曰 每:每次
C.先妣之甚厚 抚:抚养D.令人长 号:哭
【小题3】选出疑问句不同的一项(    )
A.儿寒乎?欲食乎?B.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壮士,复能饮乎?D.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小题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墙往往而是——隔墙到处都是
B.某所,而母立于兹——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
D.令人长号不自禁——让人长久地号叫禁也禁不住
【小题5】能够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句子是(    )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6】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中开了许多小门,一变再变,院中有许多墙壁了。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有一天能考上官,并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勉学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傍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射则不能穿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得一阶半级     用心一也
D.或因家世余绪 或师焉,或否焉
【小题2】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工巧则致精器用——工匠的巧思就在于致力精密仪器的使用。
B.文士则讲议经书——文人就要谈论《诗经》和《尚书》。
C.塞默低头,欠身而已——(他却像)塞住了嘴一般,低着头不吭声,或打哈欠伸懒腰罢了。
D.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些人)为什么珍惜几年工夫而勤奋学习,却长受终生的羞辱呢?
【小题3】下面对这段选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都应有自己的职业,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无所作为是可耻的。
B.人的一生都应热爱自己的职业,钻研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即使有所作为也是可耻的。
C.人的一生都应选择好自己的职业,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就会无所作为,这是可耻的。
D.人的一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且要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无所作为就会被人耻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古文观止•唐宋文》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录:审查
B.及施恩德以临之 临:对付
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D.不逆情以干誉 干:求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
B.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B.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C.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2)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春心莫共花争
B.弃甲曳而走斩木为
C.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亦走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小题2】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
C.填然鼓之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小题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小题4】翻译与断句
(1)翻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翻译: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断句: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